哈国民众不仅对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有怨言,而且对政府效率低下也是愤愤不平。自己的社会成就感越来越少,对未来越来越迷茫。这种感觉在青年人中尤其强烈
在哈萨克斯坦西南部、里海东岸有个面积16.56万平方公里、人口74万(2021年底)的曼吉斯套州。十年前的2011年12月16日-2012年1月5日,该州的扎瑙津市发生骚乱,要求涨工资的石油工人与军警冲突,造成15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2021年12月30日,扎瑙津的居民再次走上街头,抗议车用液化气涨价,进而引发全国规模的骚乱。两次骚乱均由生活境遇引发,也都导致哈政坛巨变。油气资源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在十年内却两次因油气问题导致骚乱,不禁让人唏嘘。
液化气价格改革过激
曼吉斯套州90%的GDP产值来源于油气开采,每年石油开采量约占哈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由于天然气丰富且价格便宜,哈国内越来越多的小型车辆改用液化天然气。据统计,2019年-2021年,使用液化气的汽车数量从14万辆增加到31.34万辆,液化气的年消费量也从约130万吨增加到约160万吨。曼吉斯套州则90%以上的车辆使用液化气,这个比重明显高于哈国内其他地区,这也是该州居民对液化气价格更加敏感的原因所在。
据哈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2021年曼吉斯套州职工月均工资约36万坚戈(约合人民币4900元),虽然高于哈全国平均工资26万坚戈(约合3600元人民币),但由于该州油气以外的其他产业不发达,往往是一个工人养活全家三五口人,因此家庭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工资收入水平显示的那么高。尤其是地处乌津油田附近的扎瑙津市(人口约10万)居民,往往率先提出增加工资、降低物价等保障生活的要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哈萨克斯坦经济大受影响,GDP增长率为-2.6%,通胀率7.4%。2021年宏观经济虽有好转(GDP增长率约为3.2%),但物价却持续高涨,全年通胀率约为8.7%,面包、小麦、糖、蔬菜、肉奶、成品油等生活必需品涨价幅度大,让本来就收入拮据的居民抱怨不已。在曼吉斯套州,2021年初的液化气市场零售价为30坚戈(约合0.42元人民币),年中涨到50坚戈(约合0.7元),年底涨到约110坚戈(约合1.54元),转过年的2022年1月1日起,由于实行新的定价机制,零售价增至120坚戈(约合1.68元)。
尽管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相比(2021年12月底),哈萨克斯坦的液化气价格是最低的,同期的阿塞拜疆约166坚戈、俄罗斯约182坚戈、吉尔吉斯斯坦约202坚戈,白俄罗斯约212坚戈,但与过去相比,哪怕是半年前,曼吉斯套州的液化气价格涨幅也超过一倍多。这样的价格形势让当地居民不再忍受。示威游行首先从扎瑙津市开始,很快扩大到曼吉斯套州内其他地区,以及哈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市。到1月4日更是波及到哈国内近一半的地区。抗议形式也从开始的上街游行、阻拦交通,演变为与军警冲突、焚烧车辆、冲击政府办公大楼、抢夺军械库等。
哈能源部的解释是,哈政府从2019年起便寻求改革天然气定价机制,主导思想是市场化和电子化,由天然气生产商和销售商通过网上电子交易平台,按照市场化原则商议确定购销价格,零售市场上顺价销售。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政府补贴负担,让销售价格能够弥补生产企业的成本,提高其生产积极性。截至2021年初,哈全国已有70%的地区执行市场化定价机制。曼吉斯套州计划从2022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
按理说,能源部的改革计划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实践证明,该计划过多考虑了经济因素,忽视了油气作为国民经济和民生战略性商品的政治属性,完全交给市场往往在政治上行不通,需要政府的调节和补贴。
尽管2022年初的骚乱由曼吉斯套州的车用液化气涨价开始,但后来之所以迅速波及全国多个地区,说明在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不景气、实际民生水平下降、物价高涨的大环境背景下,民众长期积累的怨气和愤怒集中爆发。车用液化气涨价只是一个导火索,底层的火焰则是对政府政策和生活境遇的长期不满。
哈萨克斯坦民众不满意什么?这次骚乱中,参与者的诉求越来越政治化,开始要求降低物价,后来发展为要求政府辞职、与托卡耶夫总统对话、恢复地方行政长官直选(目前是总统任命)、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下台等。
这些诉求表明,民众不仅对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有怨言,而且对政府效率低下也是愤愤不平。由于政权交接不明朗,造成高层权力斗争持续不断,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利益集团长期把持国家资源和权力分配,普通民众的政治权利往往难以真正实现。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的社会成就感越来越少,对未来越来越迷茫。这种感觉在青年人中尤其强烈。
纳扎尔巴耶夫彻底退休
托卡耶夫(左)与纳扎尔巴耶夫。图/法新
从事态发展结果看,哈现任总统托卡耶夫似乎是最大获利者。骚乱的第二天(1月5日),哈政坛出现人事巨变。托卡耶夫总统接受马明政府总辞职,由第一副总理阿里汗代行总理职责,等待新总理产生。同时,托卡耶夫从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手中接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职务。此举意义非常。
2019年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辞去总统职务后,手中保留了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主席、执政党祖国之光党(在议会上下两院各拥有三分之二以上议席)主席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三个现职。哈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能大体相当于中国的中组部、中纪委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三家机构的职能之和,这使得纳扎尔巴耶夫“退而不休”,仍旧是国家权力的实际掌控人,造成哈国中央权力架构呈现“双核心”状态,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和现任总统托卡耶夫各有一套人马和服务保障机构。
托卡耶夫虽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没有实权。这让下面的人往往难以适从,不知该把自己的政治前途“与谁捆绑”,高层权力斗争表面平静,底下则暗流涌动,施政效率不高,国家的很多改革政策和发展措施说得很好,却难以落实执行,各项工作推进缓慢。这种状态是民众对国家政治最不满意的地方。大部分民众希望尽早结束,期盼已经长期执政的纳扎尔巴耶夫彻底交出权力,放手让后人工作,打破旧的利益格局,重新分配国家资源和权力。骚乱期间,多地广场上的纳扎尔巴耶夫塑像被推倒毁坏,示威人群的口号便是:“走吧!老同志!”这足以表明民众对他的态度。
哈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哈国面临的内外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特别是2020年6月感染新冠病毒后,纳扎尔巴耶夫的健康状况恶化促使其加速权力移交进程。2021年已将人民大会主席和祖国之光党主席两个职务交出,2022年1月5日又将安全委员会主席职务移交,纳扎尔巴耶夫已将手中的全部现职悉数交给托卡耶夫。
这意味着,纳扎尔巴耶夫已完全退休,结束了老一辈“扶上马,送一程”的使命,以及过去所说的“双核”政治架构。纳扎尔巴耶夫时代正式谢幕,托卡耶夫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权总统。
分析人士认为,纳扎尔巴耶夫此时彻底交权可能是身体抱恙,需要提早安排好交接班事宜,让托卡耶夫能够全力处理危机。当然也不排除是甩包袱,将平息骚乱等烂事留给托卡耶夫处理。
尽管这个开局有些艰难,但毕竟是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接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后,托卡耶夫随即将国家政权的刀把子——民族安全委员会(即克格勃)的领导层大换血,将主席、第一副主席、副主席三个关键岗位都换上自己的人,从而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基础,具备了协调各部门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国内动荡局势。
不管怎样,在疫情肆虐、经济下行、民生交困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下,托卡耶夫接下来要面对的都是棘手的事。即使骚乱平息后,他也面临如何落实既定发展战略、如何处理与纳扎尔巴耶夫及其家族的关系、如何安排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老臣、如何选拔和任用年轻干部等难题。
反对派的活动
示威活动刚开始时,哈政府将其视为民众的正常诉求,并派出官员开展对话,希望协商解决问题。后来随着事态发展,托卡耶夫对形势的界定也逐步升级为“恐怖活动”,指出骚乱背后有“怀揣财政动机的阴谋家”,哈国“受到来自国外的帮派组织的入侵”。主要理由就是各地爆发的骚乱似乎不是自发,如果背后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很难在短期内发动如此大规模和大范围的骚乱。
托卡耶夫总统所说的这个“阴谋家”和“国外的帮派组织”就是现在海外流亡的反对派穆赫塔尔·阿布利亚佐夫(Mukhtar Ablyazov)。此人1963年出生,上世纪90年代曾在哈政府中担任能源、工业和贸易部部长,后进入金融领域,担任哈资产规模最大的图兰·阿列姆银行(BTA)的董事长。期间挪用巨款(哈政府称至少60亿美元),2009年金融危机后腐败行为败露,为躲避哈国通缉而流亡英国,2020年获得法国政治难民身份,现居住在法国。
阿布利亚佐夫2001年成立“哈萨克斯坦民主选择党”。流亡海外后,因财力雄厚,阿布利亚佐夫和该党成为哈最大的反对力量,在海外遥控指挥和资助哈国内的反政府活动。近五年来,哈国内几乎所有的反政府活动都与阿布利亚佐夫有关。据乌克兰Strana.ua网站报道,为支持2022年的骚乱,阿布利亚佐夫在乌克兰设立了一个指挥总部,还于1月4日在自己的社交账户上发布视频,公布这个总部的联系方式,呼吁哈国内的示威抗议者协调行动,并威胁哈执法人员,说抗议者们可能发动类似乌克兰“广场革命”的行动。
阿布利亚佐夫在哈国内的助手,便是记者马迈(Zhanbolatu Mamayu)及其2019年成立的民主党(未获哈官方登记注册)。该党从成立之日起的主要活动就是抗议和集会,主张修改宪法、释放政治犯。这次骚乱从曼吉斯套州扩散到阿拉木图,主要推动者就是马迈。正是他带人最早来到阿拉木图的市中心广场,号召支持曼吉斯套州的抗议活动。
从近年的活动特点看,阿布利亚佐夫的鼓动对象以哈国内的青年为主。从骚乱视频中可以看出,2022年骚乱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青年人。原因不仅是青年容易受鼓动,更与部分青年失业或待业在家,无所事事,趁机发泄有关。哈萨克斯坦人口总体上非常年轻。截至2021年底,哈全国1966万总人口中,45岁以下人口(独立时未成年+独立后出生)1347万。也就是说,哈国独立后成长和出生的年轻人已成为哈国的社会中坚。但对广大普通青年而言,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很大。2016年-2021年,哈官方登记的失业率平均为4.9%。虽然哈政府想方设法努力提高就业,但受国内产业和企业规模所限,就业难题并不容易解决。
由于阿布利亚佐夫长期流亡海外,哈国内外很多人怀疑他可能受西方资助和指使,其活动代表或体现了这些西方机构的意图。这也导致一些人认为此次骚乱可能是西方发动的“颜色革命”。但二者的具体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美国白宫发言人珍·普萨基已经否认美国参与了哈萨克斯坦的此次骚乱,并呼吁“示威者们和平表达自己的意愿,哈当局应该保持克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6日也表示,“哈当前发生的事情是哈内政,相信哈当局能够妥善解决问题。希望哈局势能够尽快稳定下来,社会秩序回归正常。”
获取俄罗斯的信任和支持
作为战略伙伴和邻国,哈国骚乱自然让俄罗斯高度担心。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指出,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哈萨克斯坦内政。哈总统托卡耶夫则在落实最高权力交接的同时,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元首密切联系,并以遭受“来自国外的帮派组织的入侵”为由,于1月5日请求集安组织派出维和部队,帮助哈政府稳定局势。俄罗斯旋即以集安组织维和的名义,派出空降部队,进入哈国。在中亚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俄罗斯此举可谓先拔头筹,稳固了自己在哈萨克斯坦的地位和影响力。
2021年,俄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微妙变化。哈萨克斯坦和美国借着阿富汗塔利班上台话题互动频繁,关系似乎越走越近,俄对托卡耶夫总统不限制哈国内的民族主义增长的做法也有些不满。随着哈国内要求扩大国语(即哈语)的普及应用,一直作为官方语言的俄语的应用受到削弱。哈政府也出台《视觉信息法》,以法律的名义要求路牌、标签、说明书、广告等可视的信息必须使用国语。
另外,2021年夏季,哈西部出现“语言纠察队”,对不说国语而说俄语的人予以侮辱歧视,但哈政府却未严惩该组织负责人,反而放纵其远赴乌克兰避难。这些行为在俄罗斯看来均是典型的“去俄化”表现,并认为其获得哈高层默许甚至支持。
与此同时,随着北约东扩压力增加以及乌克兰局势日渐白热化,俄罗斯非常担心美国搞乱中亚,迫使俄分散精力,陷入两线应对的窘境。
对俄罗斯而言,哈国所谓的“去俄化”是局部的,不影响俄哈友好大局,但美国在哈萨克斯坦增加存在则是威胁俄地缘政治安全的大事,必须尽量阻止。哈请求集安组织出兵,相当于给俄罗斯一个天赐良机,既巩固自身地位,又可趁机削弱甚至消灭哈境内的西方敌对势力,还向外界展示了“关键时刻靠得住”以及“关键时刻还得依靠俄罗斯”的形象。
骚乱平息之后,哈对俄依赖只能增加,不会减少,而对西方的信任则可能会下降。稳定住哈萨克斯坦和中亚之后,俄罗斯便可集中精力应对欧洲部分的难题。
托卡耶夫心里也清楚,没有俄罗斯的认可,谁都无法担任哈萨克斯坦最高领导人。俄罗斯出兵既可帮助自己尽快稳定住局势,还在一定程度上告诉竞争对手:“俄罗斯是承认和支持我的。不要在我和俄罗斯之间挑拨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