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国际油价站稳70美元并一路上行,原因是全球经济复苏对工业原料的需求大幅增长,而供应端尚未恢复。产油国的增产计划被寄予厚望,却未曾料想,掌握定价权的OPEC组织在关键时刻爆发了内讧。
上周五OPEC+产油政策会议无果而终后,原定于7月5日的部长级会议也遭取消,这让市场多空双方的博弈更加激烈。截止7月11日,WTI原油期货报价74.63美元,此前一度冲上77美元,创下80个月的新高,和去年的低点相比已上涨近4倍。
这一幕,像极了2014年。
1
OPEC:我们中出了个叛徒!
原油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定价取决于供需两方的变化,需求依赖于全球的经济形势,随着经济周期上下波动,而供给分散于各个势力手上,欧佩克的出现无疑是为了避免行业内卷,以一个统一的意志决定什么时候增产或减产,长期来看能够熨平周期性的供需错配。
2020年疫情下,全球经济衰退,对原油的需求大大降低,于是在二季度,OPEC+连续达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减产协议并对减产规模进行了延长,稳住了不断下跌的油价。
随着需求的回暖,原本用于应急的一致行动协议也逐渐放开限制。4月初,OPEC+产油国同意5、6月日均增产35万桶,7月日均增产约44万桶。整体上,OPEC+已经恢复了一年前因疫情而停产的近40%的产量。
7月1日以沙特为首的OPEC和俄罗斯已在会上初步达成一致,自愿“从2021年8月至12月每月将石油产量增加40万桶/日,并计划将原本的协议截止时间从2022年4月延长至2022年底”。
然而,最后一刻阿联酋突然发难,坚决要求上调对本国的减产基准,从而让自身增产70万桶/日。经过多日谈判斡旋,双方仍陷僵局不肯让步,导致8月份增产计划无法进行,于是市场集体看涨。
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
油价稳定在某个平衡区间内,可以实现所有成员的利益最大化,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有某个成员决定撕毁协议,超量增产,则会损失整个联盟的利益,但短期内“犹大”则可以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
当价格涨到暴利之时,联盟的约束力必然会下降。对阿联酋来说,除了联盟老大沙特之外,它是减产规模最大的,如今油价高企,想要弥补去年损失的财富。但站在沙特和俄罗斯的角度,阿联酋的提议是难以接受的,这会让更多的成员要求同样的待遇,从而破坏整个石油联盟的长期利益。
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一个因利益绑定的组织而言,从来都是大忌。
市场逻辑的转变已经充分表现在了油价走势上:
阿联酋一闹事,增产计划落空,投资者预期短期内供给仍会趋紧;而当这一事态延续一周多还没能解决之后,新的担忧就出现了,如果这个联盟失去了对成员的约束力,有可能会引发一场增产竞赛;僵局得不到解决,在EIA原油库存超预期下降的刺激下投资者重新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