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为我们熟悉的就是巴铁,即巴基斯坦,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与中国有着“铁杆”友谊。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丝毫不输巴铁。
这个国家不仅送中国800亿桶油田大礼,而且还在其国内大力建设“中国城”。
这个国家就是被国内网友誉为第二个“巴铁”的国家。
巴林是坐落于波斯湾西南部的一个岛国,其国土面积只有75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厦门市面积的一半。
其主体位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是波斯湾最小的国家。
虽然当地的总人口在2020年只有156万人,但在油价下滑的情况下,其GDP却达到377万亿美元,人均GDP更是有22000多美元,大概相当于16万人民币,可以说,巴林人非常富有,不仅货币币值高,1巴林第纳尔就相当于17块钱人民币;
而且社会福利非常好,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真正的全民免费医疗和全民免费教育。
一个小小的岛国是如何如此富裕的?
其实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海湾国家一样,巴林的发家亦是靠着石油。
在1931年的时候,巴林建成了海湾南岸地区的第一口商业性油井。
在二战前正是凭借其先发优势,巴林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中东地区继沙特、伊朗、伊拉克和埃及之后的第五大产油国。
而石油的发现和开采成为之后巴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尽管二战后巴林的日产量长期维持在3万桶的水平,在1970年的时候,其最高日产量也只不过是7.35万桶左右。
但是长期通过石油贸易积累的财富,却足以使其迅速从农业经济向以工商业为主的现代化经济转型。
随着1971年巴林独立,其国内的石油国有化步入进程。
巴林政府利用石油收入,发展符合国情的各种产业和基础设施,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巴林的对外经贸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以石油及石油的衍生物为主的产品在当时总的外贸中所占的比例高达 85%,这在2005和2006年期间分别为巴林带来了20.82亿美元和26.18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成为影响巴林国际收支平衡的最重要因素。
巴林国内一共有两家从事油气生产的企业。
其中一家是全资国有的巴林石油公司,该公司主要负责巴林油气资源的勘探、生产、销售及经营管理,巴林70%以上的财政收入由这家公司所提供。
而另外一家则是巴林天然气公司,在这家公司中,巴林政府出资75%,其所从事的是丁烷、液化气以及丙烷等的生产,2006年生产的液化气达到了37.03亿桶。
虽然巴林的石油产量不及沙特的0.5%,可以说是海湾国家中石油产量最少的国家。
但是,其利用自己作为世界油库的资源优势另辟蹊径,通过积极发展国内的炼油产业来进行炼油代工,成功将原来的原油出口转变为出口石油产品。
凭借出色的炼油能力,巴林石油产品的出口值约占巴林总出口值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