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周四连续第三天上涨,原因是预计今年晚些时候燃料需求将激增,特别是在美国、欧洲及中国,与此同时主要产油国正在维持供应纪律。当日北京时间22时27分,美国原油期货上涨0.22美元,涨幅达0.38%,价格涨至每桶69.07美元。稍早一度高见69.32美元,为2018年10月以来最高。
布伦特原油期货当日上涨0.22美元,涨幅达0.34%,盘中报收每桶71.57美元,为2019年9月以来最高。据原油输出国组织(OPEC) 数据显示,到今年年底,石油需求将达到9980万桶/日,供应量则为9750万桶/日。业内人士表示,正是这一利好预期刺激近期国际油价持续创近年来新高。
大宗商品之王频创新高
新冠疫情暴发后,不仅国际能源市场的供求发生改变,而且美俄间的原油价格战更是导致国际油价一度跌至负值,为此OPEC成员及联盟中的非OPEC国家持续减产,进而推动油价的逐步回归。如今,伴随着全球库存回归正常水平,供需关系的“拐点”已经越来越近。
今年以来美国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累计上涨近40%和35%,完全填补了疫情期间的价格跌幅。原油价格变化备受市场关注,其主要原因为原油是“大宗商品之王”,因为原油的价格是商品定价的基石,也是海外CPI的重要影响因素。
伴随着原油价格快速上涨也会加剧市场对尚未完全复苏的海外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这也引发市场的各种讨论,毕竟现在东南亚疫情仍处蔓延阶段。不过,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石油输出国组织在5月的日产量增加32万桶至2556万桶,多数增幅来自沙特阿拉伯,本月和下个月的进一步增产已经排定。
OPEC及其盟友在去年原油需求大幅下滑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供应削减,现在该组织正在谨慎地恢复供应。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在周二表示:“需求面显示出明显的改善迹象。”石油市场正在轻松吸纳增加的供应,伦敦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经高于每桶70美元。
尽管如此,上述沙特能源大臣也不愿透露在当前增产阶段于7月份结束后,OPEC 是否会恢复更多闲置的供应。此外,调查显示,沙特5月份的日产量增加35万桶至846万桶。上述数字基于船舶跟踪数据、官员提供的信息以及Rystad Energy AS、JBC Energy GmbH和Petro-Logistics SA.等机构的估计。
“近期美油、布油双双创下年内新高,其中布油年内第三次站上70美元整数关口。在上半年眉飞色舞之后,再度迎来火上浇‘油’。从原油的驱动来看,有供给和需求两端的合力;从供应端来看,之前市场聚焦于美伊关系,尤其是伊朗制裁完全被解除的时间点。”光大期货能化总监钟美燕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钟美燕表示,在5月18日曾一度有较为乐观的消息传出,称“美伊”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伊朗原油将很快回归市场。这也令油价盘面受到短暂的打压,布油往下回调至65美元/桶附近。6月2日,伊朗核谈判会议暂时休会,计划下周重新开会。
目前有些陷入僵局,主要是美伊双方在重返2015年核协议方面仍然存在分歧,最艰难的决定在后面。接下来6月18日将迎来伊朗总统选举,伊朗供应暂回市场的时间点将往后移至8月份。因而6月-7月将是供应利空消息的空档期,供应暂时无近忧。
据悉,最新的OPEC+会议也延续此前的温和增产的基调。按照此前欧佩克+会议的约定,将在5月、6月和7月分别增产35万桶/日、35万桶/日和40万桶/日。沙特自愿减产的撤回将是渐进的,将在5月至7月分别减少25万桶/日、35万桶/日和40万桶/日。
钟美燕表示,按照本次报告,5月产量合计将增加60万桶/日,6月产量将增加130万桶/日,7月产量增幅为210万桶/日。欧佩克5月原油产量2556万桶/日,较前一个月增加32万桶,与计划增产量差28万桶/日,这也意味着在放松减产的背景下,供应的增加仍缺乏弹性。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值得警惕
据悉,上一轮的原油超级周期为2000年至2008年。其间,国际原油价格从不足18元美元一路飙升超过147.94美元/桶。此后,2010年至2011年4月,国际原油价格又从75美元/桶涨到最高115美元/桶,此后一直维持震荡下跌的状态,新冠疫情期间还创出负油价诡异走势。
截至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走势相对好确定,关键是持续性和高度的问题无法预判,当前布伦特原油已经突破70美元关口,这难免引发市场有关“超级周期”的遐想。不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油价如果接下来出现过快上涨,则可能对国内炼化等中下游企业成本产生抬升作用。
毕竟原油是典型的“国际定价”品种,虽然自国内INE原油期货上市后,国内在该领域话语权得以增强,但是当前国际原油基准价仍然以WTI原油和Brent原油为主,INE原油更多是反映亚太地区需求,尚难左右全球油价波动。与此同时,原油所涉及产业链众多,下游细分子行业数百个,覆盖行业范围远远大于铁矿石,所以国际油价潜在的上涨风险同样需要引起警惕。
历史数据也显示,在高油价期间,国内部分炼化企业盈利能力受到了明显冲击。以聚酯行业为例,如果后期国际油价进一步抬升,将对中下游产品成本端构成有力支撑,后期若叠加需求端补库存等推动,下游化工品将出现新一轮上涨。
成本压力逐级传导,要密切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终端消费品价格跟随调整,进而引发新一轮的输入性通胀。
对此,国信证券认为,全球化工产品价格经历了1-2 月的史诗级上涨行情,二季度以来化工行业进入再平衡阶段,全球化工行业的供给与需求将重新寻找新的平衡点,在未来一段时间,整体化工行业仍将享受阶段性错配的超额红利,但在前期整体化工产品已经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未来细分产品分化的局面将继续演绎,预计二季度化工行业景气度寻找新的平衡点,近期重点看好黄磷-草甘膦、钛白粉、电石-PVC 和EVA 基于行业供需变化的驱动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