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4月份有所回落,但5月的外贸却并未延续这一趋势,相反,5月进出口双双好于预期,呈两位数增长。
海关总署6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35万亿元,增长18.3%。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15.5%;进口1.03万亿元,增长22.1%;贸易顺差2816亿元,收窄3.4%。
随着国内经济的回暖以及由此而来的需求复苏,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加上同比基数较低,5月进口再度出现20%以上的高速恢复性增长。
进入二季度,在多项宏观数据放缓的背景下,5月出口增速的超预期回升,亦是近期经济数据中难得的一个亮点,中国与欧盟、美国、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均保持着不错的出口增长,今年中国的出口有望明显好于过去两年。
然而,隐忧仍然存在——随着价格的回落与国内经济的整体放缓,进口的高速增长可能不具备可持续性;而出口也面临着外部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中国外贸希望与挑战并存。
进口量价齐升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5月份中国外贸延续回稳向好的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外部环境的整体好转。“随着外需的复苏,5月份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增长都在好转,总体看,中国的出口跟周边地区差不多,进口则比周边要好一些。”
5月份22.1%的进口增速超出了市场预期。在4月份,由于大宗商品量价同降,当月的进口增速回落了7.8个百分点到18.6%,5月份的进口增速则再次站到20%之上,反弹的主要原因仍然来自大宗商品进口。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从数量看,5月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同比增速较上月上升7.5个点;进口钢材上升3.7个点;进口大豆数量创历史新高,增速上升11.8个点。
价格上,5月CRB指数环比有所上升,同比上涨4.0%、较4月同比扩大了0.6个点。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在430点左右波动,不再趋势性上升,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从主要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来看,铁矿石、原油、大豆、谷物的进口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27.1%、30.3%、7.6%、13.5%。
白明表示,5月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企稳带来的现实需求增多,另一方面,由于对中国等经济体未来增长的预期增强,部分大宗商品通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将未来的需求增长反映在现在的价格上;同时OPEC减产从供应上的控制也抬升了原油的价格。
中国二度成为头号原油进口大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5月原油进口量3720万吨,录得历史第二高位,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前五月中国进口原油1.76亿吨,增加13.1%,进口均价上涨了54.6%。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年初以来国内经济回暖,企业进口意愿增强,5月剔除价格因素之外的大量初级产品进口量增长较 好,当前进口量增长很快可能是一季度经济回暖时形成的进口订单,但进入二季度之后经济又有所放缓,不排除未来进口会受到影响。
白明表示,今年一季度6.9%的GDP增长为进口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大宗商品数量上保持着个位数的增速,然而价格上动辄出现百分之几十的波动,造成了进口数据的大幅波动。他指出,中国经济的动力正在转换,需要注意今后经济增长对进口释放出来的机会是一个逐步的慢热过程。
“可能前期是快热的,因为此前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在高位运行,而如今房地产已有降温迹象,能不能靠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去弥补房地产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两者很难保持着切换的同步,而一些新兴产业对进口的拉动可能不像房地产那样见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