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到底该如何换?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但仿佛一直没有标准答案。4S店怎么说怎么换当然是最省心的做法,但网上有无数帖子说只有不差钱的土豪才这么做呢。那不按4S店的说法那该按照谁的做?用户手册?可又有人说这个也不准!
到底应该听谁的? 关于机油更换的探讨
不光是换机油要听谁的问题,很多机油相关问题都是鱼龙混杂。过去日系车总是因为5000公里更换一次机油备受诟病,欧系车换机油里程长而被推崇,现在却反过来——好多新款丰田车基本都1万公里换一次了,而大众却变成了5000公里一换!另外,同样的发动机,装在丰田车上5000一换,装到雷克萨斯上却1万一换,这又是什么逻辑?于是乎换机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被这些说法和现象弄得复杂化了。那么,机油到底应该怎么换?今天咱就来个寻本溯源,进行一番终极探讨。
注:限于篇幅,本文只探讨里程周期问题,时间周期暂不提及
基础问题:机油更换周期受那些因素影响?
机油长时间使用会变质!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机油会慢慢变质,起不到润滑、清洁等功效。机油放在机油桶里,5年都不变质,但为何装到发动机里,半年或一年就变质了呢?原因就在于发动机运转时的高温、高压这些恶劣的运行环境。因此我们想明确机油的更换周期,就得搞清楚都有哪些因素会对机油的变质速度产生影响。
到底应该听谁的? 关于机油更换的探讨
发动机运行环境非常恶劣
首先是发动机的运转。机油装到发动机里,如果发动机永远不启动,那么它的更换周期大概和开了封的机油差不多,5年到不了,但3年肯定没问题。只有发动机运转,才会产生高温、高压和摩擦。那么发动机运转的累计时间就会成为影响换油周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次是发动机的运行工况。怠速运转和6000转的高速运转,对于机油的损耗显然是不一样的。且别说高温高压,就摩擦的频率和强度而言,差异就呈几何倍数。也就是说,经常温柔驾驶的方式与经常暴力驾驶的方式相比,机油损害的速度差异非常大。
到底应该听谁的? 关于机油更换的探讨
涡轮增压发动机运行工况要比自然吸气更恶劣
第三是发动机强化程度。举个极端的例子,赛车发动机的机油,更换周期肯定就要比家用轿车短得多。因为高强化程度的发动机更高温、更高压,剪切力也更强,对机油的损害自然也更大。这也是为何高强化的发动机对机油等级要求较高的主要原因。那么对应为普通的民用车,发动机强化程度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涡轮增压发动机和自然吸气发动机——前者的强化程度往往是后者的1.3倍到1.5倍。
到底应该听谁的? 关于机油更换的探讨
大众EA888系列发动机
相应的,不同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强化程度差异也比不同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大得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功率版、低功率版,它们对于机油的损害程度也都是不同的。以大众为例,从一些进口车型的手册上就显示,2.0TSI的换油周期就要比1.8TSI短。我们知道,2.0TSI和1.8TSI都是同属EA888系列发动机 ,缸体都是一样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根源就在于1.8TSI的强化程度低。
以上是比较关键的几项因素。除此之外,理论上如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汽油油品质量等等,也可以对机油的变质速度产生影响,但相比以上三项它们都是次要原因。
当然,除了外界环境,机油自身对换油周期也有本质性影响。这方面,品牌、级别带来的差异都不大,主要取决于基础油的类型,通常来说使用全合成机油的发动机换油周期最长、半合成其次,矿物油最短。
极端模拟:不同极端情况下对机油损耗的影响
前面所说的三条中,发动机高强度运行和和搭载不同技术发动机对机油消耗量不同都比较好理解,但正常行驶的不同工况下对机油损害的影响差异有多大,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到底应该听谁的? 关于机油更换的探讨
堵车状态和匀速工况对机油影响很大
假设两款一样的车,加一样的机油。A车只在市区开,平均时速5公里/小时;B车匀速驾驶,平均时速50公里/小时。从发动机的运转工况,也就是转速来看,两款车都可以视为低速工况,转速大多在1500转以下。那么机油的损害程度,将主要取决于用车时间。
简单计算就可以发现,同样累计驾驶5000公里的情况下,A车的机油相当于在发动机里转了1000小时,而B车却只有100小时,二者相差了10倍。那么,两款车机油的损害程度肯定有比较大的出入,此时,A车的机油可能还没跑到累计5000公里就已经变质了,而B车可能再跑两个5000公里机油还好好的。
这个例子很极端,不可能有车永远只在市区里堵着开,更不可能有车永远都按50的速度匀速驾驶。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的说明驾驶工况对于机油损害的影响。毫无疑问,同样的累计里程数,常年拥堵的车子,机油损害要比常年中速匀速行驶的车大得多,二者的换油周期自然也会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