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近乎疯狂的发展,我国煤化工已从传统领域逐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自2001年以来,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纷纷进军煤化工产业,使煤化工成为发展煤基产业链的顶端,但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地域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项目资本结构不协调的凸出问题,许多煤化工企业陷入精英困难,前景不明进退维谷的窘境。
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全国大多数煤炭企业中的煤化工产业出现了严重亏损,多年来,不但煤炭企业争先恐后吧煤炭转化的重点压在煤化工产业上,而 且受利益驱动,有些重点煤炭省区也支持上煤化工项目,导致焦炭、电石、煤制合成氨以及煤制甲醇等触初级项目遍地开花,由于企业布局分散、产品雷同,形成大 量的重复建设及过度发展,且多数煤化工项目多为贷款建设,贷款额度大、财务费用高,从而导致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煤化工产业出现严重亏损。
究其根源,出现的此种问题跟煤化工产业布局以及结构不合理不无关联,煤化工上下游产品生产企业过度集中,传统上下游链接系统流程化作业矛盾突出,从而导致上下游衔接出现缝隙,导致下游产品无人问津,上游产品缺乏有力支撑的现象发生。
显然,这种过剩是相对的,就以煤制甲醇为例,受下游需求放大推动,我国甲醇产能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宁夏宝丰能源集团年产150万吨等数个合计产能 720万吨的甲醇项目建成投产,使国内甲醇有效年产能增至7200余万吨;2016年,数套煤制烯烃配套甲醇项目投产后,国内甲醇有效年产能将攀高至 7800万~8000万吨。至于需求方面,由于房地产增速已经并将继续放缓,国内甲醛消费量2016年继续萎缩,该领域甲醇消费难以增加;醋酸行业因下游 需求不振难以增加对甲醇的需求;甲醇燃料虽然被业内寄予厚望,但随着成品油价格的下调,其性价比优势已经减弱,该领域甲醇消费量不仅难以有效放大甚至可能 萎缩。MTBE、二甲醚等甲醇消费领域,同样会因石油及液化气供应充足价格走低减少甲醇消费。另一方面,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醋酸纤维等高端产品缺少 甚至缺乏,不少产品还严重依赖进口。
虽然近几年风头正劲的甲醇制烯烃虽有望在近两年内将继续增加对甲醇市场的需求,但面对严重过剩的甲醇产能,其消化能力同样有限。甲醇制烯烃产能中,大部分 已经配套了甲醇装置,由于有部分装置因成本因素停车长期检修,加之部分装置尚在试车阶段产能无法全部释放,国内甲醇市场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价格低位徘徊 并再创新低在所难免。
除此之外,传统下游需求疲弱也是抑制甲醇市场走势的主力因素,虽目前传统下游话语权随着新建烯烃装置的增加而减少,但消费疲软延缓去库存化,甲醇市场持续缺乏上涨动力,再加上进口数量的持续增加,不但抑制甲醇去库存效率,也难以提供甲醇反弹的动力。
近几年以来传统“金九银十”的季节性利好显得格外薄弱,受经济膨胀等因素影响,甲醇传统下游产业普遍面临装置产能严重过剩,融资难度加大,中小企业生存面 临危机,资金周转难以顺利进行等诸多问题。房地产成交量萎缩,仅靠保障房建设难以支撑甲醛需求。同样为甲醇下游的醋酸产品,随着近几年房地产的“降温”, 油漆涂料等需求锐减,醋酸厂家停车及降负情况比比皆是,对原料的采购数量自然跟随下滑;二甲醚产业由于错误的估计,导致目前近全数的二甲醚仅能用于与液化 气掺混使用,加之MTO装置的大量投建进而支撑原料甲醇价格接连走高,推动二甲醚价格上扬,但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盘整,液化气长期处于低位,气醚之 间价差一度出现倒挂,从而使终端对二甲醚渐渐产生抵触情绪,部分终端用户甚至产生重新改造炉盘,彻底放弃使用二甲醚的想法。
由于产能过剩严重,甲醇行业目前已寻找到新的出路,一个被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出路,那就是甲醇制烯烃(MTO)。但在甲醇价格低廉而烯烃需求尚存缺口的背 景之下,各地甲醇制烯烃项目纷纷上马。由于缺乏必要的前期调研和市场分析,甲醇制烯烃产业再次浮现产能过剩的阴云。综观国内石油化工任何一个产业链条,业 内外都充斥着对产能过剩的反思,相关词条频现报端,但利益出现在眼前时,就是这个频繁出现的词汇,往往被人抛诸脑后,产能过剩似乎已成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 的“魔咒”,而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是企业将处于长期的去库存化阶段;另一方面,企业之间低价竞争的局面短期难以改观。从而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转型 破产,甚至包括业内的龙头企业都出现负盈利状态。
无论从中国的经济,还是从行业政策的发展导向看,国内煤化工产业链条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产能过剩的问题亟待解决,类似甲醇制烯烃的项目扩能应该继 续,前提当然是保证先进性。这就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弥补市场空缺抢占市场先机,从 而保证产业链条能健康、有序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