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1 2135 3183

供需变化致本轮油价暴跌 或加剧经济复苏困境

   2016-08-01 24 0
核心提示:一、概述:此轮暴跌政经影响深远国际原油价格最近几年一直波动较大。自2008年经济危机从7月高点跌落后,三年内重新回到100美元以

一、概述:此轮暴跌政经影响深远

国际原油价格最近几年一直波动较大。自2008年经济危机从7月高点跌落后,三年内重新回到100美元以上。而在20146月突然开始大幅快速下跌,不到1年半的时间内,从108美元/桶跌破30美元/桶,创下12年新低。

不同以往,地缘政治的紧张冲突也未能扭转此次油价大跌的颓势。过去两年IS(伊斯兰国)威胁持续扩大,叙利亚内战不断发酵,乌克兰危机僵持不决,2016年初沙特和伊朗发生外交、暴力冲突直至断交,都没能改变油价的持续跌势。

而为了维持本国的市场配额,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在是否减产问题上也缺乏合作意愿,使得达成减产协议的希望非常渺茫。在“竞争性增产”的恶性循环下,全球原油库存已升至10年来的最高水平。

回顾历史上的石油危机可以发现,石油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地区危机和局部战争的源头,油价的涨幅更与地缘政治风险息息相关。

1973年,阿以冲突致使阿拉伯国家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石油制裁。OPEC10个成员国宣布对输往美国的石油实行禁运,并将基准原油价格从3美元/桶提高到12美元/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西方国家随之建立国际能源署(IEA)通过协调消费市场和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来应对。

1986年,为了重新抢回失去的市场,沙特决定增产石油,造成油价继续暴跌。整个20世纪80年代,虽然受到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影响,油价有小幅回升,但由于全球石油产量的持续增加,石油价格处于下降的大趋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亚洲这一主要石油消费区的石油需求下降,而OPEC此前错估需求,不仅没有限产,反而把日产限额从2503万桶提高到2750万桶,直接导致了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

2001年“9·11”恐怖袭击重创了国际航空运输业,美国经济受到打击,油价经历了短暂下跌。但进入2002年后,美国、亚洲经济稳步增长,石油需求提高,从此石油开启了黄金时代。

2003年开始,国际油价以每年平均每桶10美元的涨幅递增。到2007年,油价年平均值已达到70多美元/桶。2008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从91美元/桶狂飙至147.27美元/桶,经历了石油期市有史以来的最高点。然而随着次贷危机破灭,仅仅几个月内油价便跌至36美元/桶以下。

本轮油价暴跌有两个特点。

首先,石油供应过剩是决定因素。由于持续增加的页岩油产量,美国最终在2015年底解除了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尽管短期内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有限,但仍带来更加丰裕的国际石油供应,给其他产油国带来压力。此外,联合国在2015年底发布的《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仅为2.9%,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全球原油供应预计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处于过剩。

其次,油气中心出现多元格局。过去几十年来,OPEC在世界原油市场的份额持续减少,非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持续增加。页岩油气的巨大成功,让美国在短时间内同时具备对外出口液化天然气(LNG)和原油的潜力。同期,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国的石油产量也不断攀升,削弱了一直以来充当世界石油供应主力和油价调节阀的OPEC对全球原油产量的调节能力。

石油是全球贸易金额最大的商品,也是最具有战略和政治意义的资源。油价持续剧烈下跌必然会对全球经济、政治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此次油价下跌到目前为止对世界经济的拉动效果并不明显,却可能加剧世界经济复苏的困境。通常,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油价下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拉动经济的增长。根据世界银行估算,油价每下跌30%,将拉动全球经济增长0.5%。但油价下跌对产油国的影响却是负面的。据统计,原油价格每下降10%,这些国家的GDP增速将大幅回落0.82.5个百分点,同时还导致原油出口国财政收入下降、货币贬值、资本外流,并直接影响持续了几十年的石油美元体系。

其次,能源地缘政治和能源治理体系受到冲击。在原油供给过剩的时期,产油国之间形成竞争对立关系,减产成为“零和游戏”。随着OPEC对 原油产量影响减弱,以及产油国之间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各自增产以保持市场份额成为了产油国无奈的选择,进一步加剧了油价的下跌。同时,油价暴跌已经给一 些产油成本高或财政实力薄弱的产油国造成了经济和财政困难,导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可能成为引爆地缘政治冲突或是地区性问题的导火索。另一方面,OECD国家也不再是石油需求增加的主要贡献者,在国际能源治理体系中没有发言权和代表权的新兴国家在过去十年成为推高石油需求的主要动力。

最后,技术进步发挥了更加重要的力量。除了技术进步降低了传统油气公司在原油勘探和生产运营环节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和竞争力外,高油价刺激的新技术带来了 非常规石油开采技术的突破,增加了大量的非常规石油供应。页岩油技术革命带来的快速增长的产量动摇了油价长期以来保持平衡的基础,也促使石油行业进行更深 度的整合。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飞速发展的技术也将逐步加大对石油需求的替代,从而进一步平抑长期油价的回升。

二、供需变化导致本轮油价暴跌

供需变化导致了此轮油价暴跌。具体包括原油产量持续增长和多元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原油需求增长乏力。

供给方面,原油产量持续增长和多元化。

2004年,由于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的冲击,加上卡特里娜飓风对墨西哥湾的侵袭,全球石油供应不断收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迅速,需求上升。国际油价一路飙升,20087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峰值。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放缓甚至陷入衰退,全球石油需求锐减,供应也触及十年低位。但2009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石油供给出现复苏:OPEC国家总体供给稳定,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非OPEC国家产量增长迅速。

近年来,OPEC石油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总体下降趋势并不明显。

在此次石油暴跌中,沙特坚持不减产。这一方面缘于20世纪80年代油价下跌时,沙特单方面减产的惨痛历史教训。另一方面,“弃价保市”也是在世界能源市场再平衡的新格局下,沙特面对来自美国、俄罗斯等非OPEC成员国的挑战所做出的政策决定。此外,OPEC和其他主要产油国在20163月“冻产”的最终谈判破裂,6月的常规工作会议上也未能取得任何进展。沙特在短期内不太可能采取任何减产的措施。

利比亚产量尚未恢复,波动风险大,主要存在国内政治和安全风险。美国《油气杂志》预计2015年利比亚的石油产量降幅将超过13%40.7万桶/天,不及2011年利比亚内战前日产高峰期时的1/4

伊拉克原油产量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客观上加剧了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伊拉克2015年的原油日均产出跳增近50万桶或13%,是全球石油供应增长最快的地区。201512月伊拉克原油产量触及每日413万桶的纪录高位,而该国在2016年将继续推进增产计划。

随着其国内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委内瑞拉原油产量近年来持续下滑,国际油价跳水又加剧了委内瑞拉的经济危机:外汇短缺、物资匮乏、货币贬值,2015年通胀率高达150%。委内瑞拉国内老化而复杂的油田持续投资不足,石油生产乏力,产量不断下滑。

伊朗坐拥全球第四位的原油储量,但由于多年受到经济制裁,原油产量一直在低位徘徊。20157月,伊朗核协议达成,重回国际市场。今年1月欧盟和美国宣布解除对伊朗相关经济和金融制裁。中石油预测,今年底将增长40万~100万桶/日。低成本的伊朗原油将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抑制油价回升,加剧产油国间的市场竞争。

与此同时,非OPEC国家供给增长显著。美国页岩油和加拿大油砂产量的不断增长,是近年来非OPEC石油供给增长的主要动力。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由于页岩油开采的爆发性增长,美国石油日产量短短几年间从2008年的500万桶上升至2015年的超过900万桶,增加80%201512月,美国国会宣布解除长达四十年之久的原油出口禁令,美国重新进入原油出口市场。由于技术进步,单井产量提高,美国的原油产量缓慢增加。直到2016年第一季度美国的页岩油产量才出现下降,持续低油价终于开始影响到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生产决定。

2010年以来,随着油砂油开采的增加,加拿大原油产量一直不断增长。2014年,加拿大原油产量增至427.8万桶/日,较经济危机前增长了近35%。但随着油价下降,2015年加拿大原油产量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20162EIA发布报告预测,2017年加拿大的原油日产量升至480万桶,较2015年水平增长7%

全球最大产油国之一的俄罗斯产量稳中有增。数据显示,俄罗斯近期原油产量达到了苏联解体后的纪录高位1086万桶/日。但是随着乌克兰危机和油价的持续低迷,俄罗斯经济的前景并不乐观,加上欧美对其油气行业的金融和技术制裁,俄罗斯急需国际资金和技术来帮助其陈旧的石油工业维持和提高产量。

巴西产量有所回升。2007年,巴西在其东南部海域发现了深海巨型盐下油田,并陆续发现一系列盐下油田,促进了巴西石油储量 的快速增长。但其趋势存在不确定性。巴西最大的石油企业,同时也是拉美地区最重要的国有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受石油贪腐案、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大幅贬值 等因素影响,负债状况不断恶化,已成为全球负债最高的大型石油公司。

需求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原油需求增长乏力。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石油需求量趋于稳定,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中国家。新兴市场石油需求2014年达到4702万桶/日。

作为石油主要消费国的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和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乏力,加之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能源,两因素共同导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在2010年后不断下降。这从几个主要需求国的需求变化中可见一斑。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违约,引起全面金融危机,石油需求两年锐减190万桶/日。此后,美国经济在大量的经济稳定和刺激政策中企稳回升,其国内页岩油产业的繁荣直接带来国内石油需求,石油需求于2010年实现2%的增长,其后一直保持在1850万~1910万桶/日。美国需求稳定还缘于美国主动降低石油消费的努力。美国政府持续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十年来美国车用燃油效率提高了9.7%,年均行车公里数下降了8.9%,使用替代燃料的电动车和生物柴油车逐年增长。美国取暖和发电用油也不断被廉价的天然气替代。20158月公布的《清洁电力计划》最终方案,要求美国发电企业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32%。综上,美国的石油需求预计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甚至逐渐小幅下降。

欧盟的石油需求在短期内也很可能继续下滑。2009年后的五年里,欧洲问题不断。恐怖袭击、日益发酵的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威胁使得欧盟的经济和政治形势越发混乱。此外,欧盟一直是低碳发展的倡导者。2015年,欧盟提出到203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40%的自主贡献(INDC)目标。

日本的情况亦十分雷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已达20多年。长期经济疲弱使得日本石油需求自2000年以来不断下跌至2014年的430万桶/日。同时由于资源压力和气候变化的威胁,日本对于开发新能源减少石油消费有迫切的需求。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目前已经在日本新车销售中超过了常规汽油车。日本在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发展上的努力将继续拉低日本的石油需求。

中国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经历了较快的经济增长。201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达1106万桶/日,占全球石油总需求12.4%,并在2015年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然而,中国经济增长在2014年后不断放缓。产能过剩、老龄化与结构调整对高能耗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中国石油需求增速逐步下滑,2014年为4%,但仍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印度的情况略有不同。目前印度是位居美国、中国、日本之后的第四大石油消费国。印度未来经济的发展将提升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并推动其工业化,因此石油需求仍然有很大的提高潜力。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122040年间印度石油消费量将以3%的世界最快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并将在2025年超越日本。同时,EIA还预测202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

除了石油需求,各国亦有各自的石油战略和商业储备变化趋势。

美国的石油储存分为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居世界首位,但由于供应过剩,目前企业的商业石油储存远远超过战略储存。到20163月,美国的石油储存已经超过2.4亿吨,超过300天的进口量,其中战略储存约占1/3,商业储存占2/3。从2013年第四季度到20162月,美国石油总储存量呈现上升趋势,增幅为15.62%。目前美国原油库存已激增至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未来美国石油总储存量仍将持续上升。

日本的石油储存分三个层次:国家石油储存、法定企业储存和企业商业储存。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有关法律就规定了企业的石油储存义务。1974年日本加入IEA,建立了政府石油储存。日本石油的总储量中,原油储存占80%以上。日本的石油储存量比较平稳,但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石油总储存量呈现下降趋势。

欧洲国家的石油储存量自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平稳状态,从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62月呈现上升趋势,增幅达到9.44%。未来OECD欧洲国家的石油储存量会继续上升,石油产品储存增长更明显。

20141121日,中国政府首次公开战略石油储存规模。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在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1243万吨,相当于大约9100万桶。截至2015年年中,国内共建成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2860万立方米。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库容,储备原油约为2610万吨(约1.91亿桶)。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估计,中国希望到2020年建设完成可以容纳至多5亿桶石油的储备设施。除了国家战略储备外,中国企业也一直在建立商业库存,以对冲油价波动的风险。美国能源信息署认为,中国大型国有控股石油公司的商业储备容量在2.5亿至4亿桶之间。

在经济危机8年后全球经济仍然复苏缓慢,而脆弱性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受到的冲击更加严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可能产生的短 期剧烈金融和经济动荡,各国央行争相采取经济刺激政策,试图延缓并减轻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冲击,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被不断推高,进而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和金融 市场的大幅动荡。在危机中暴露出的金融系统危机激发了各国更严格的监管政策,金融机构被迫缩减信贷规模、降低杠杆。

在企业层面,由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促使非金融机构减少长期投资。这些短期正确的决策却将在长期影响经济增长潜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下,未来石油需求增长恐怕将更加缺乏动力。

        基于此,IEA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20年以前以1.2%的年增速增长,显著低于之前的预测。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中石化楚雄石油积极推进税控云平台建设助力维护成品油市场秩序

上一篇:

OPEC7月原油出口量料创新高 油价不跌反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