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知情人士透露,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资产泡沫可能衍生坏账风险,或采取抑制措施。在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抑制资产泡沫”被提及受到广泛关注,向金融市场传递了一个新信号,即金融监管部门可能会采取措施,抑制资产泡沫。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分别达到12744亿元和1.67%。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规模上升,截至2015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分别达到12744亿元和1.67%。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助理屈晓灿认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启动500亿元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试点。
史上最严银行理财意见稿:遏制资金多渠道“脱实入虚”
7月27日,某银行内部人士透露,《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下发至银行。重点包括:1、禁止理财产品投境内上市公司股票;2、禁止发行分级产品;3、银行理财计提风险准备金。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今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困境凸显,负债端成本难以快速下降,资产端投资收益却难以提高;在此背景下,如果监管新规又在准入门槛、业务类 型、投向方面给出更严格的监管,势必会降低银行理财业务规模以及银行的价差收益。但对监管层来说,虽然此份流出的文件并非最终定稿,但透露出了金融降杠杆 行动升级、防范交叉风险的监管思路。
近日,银监会拟对银行理财业务加大监管力度,包括要求银行非标投资不得对接券商资管计划,禁止银行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等,进一步遏制银行理财资金借助多个渠道“脱实入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一位银行理财业务部门负责人看来,未来不排除银监会等相关部门还会加强对银行理财资金委外投资的管理。
相关政策已出台严控影子银行坏账风险
影子银行坏账风险日益加大,很可能会传递到传统银行体系,进而成为破坏银行金融市场稳定的新隐患。作为一种非标准化金融产品,影子银行融资品既缺乏一个真 正履责的风险管控主体和有效的信息披露渠道,又无法在金融市场交易,以对风险资产进行有效配置和市场化风险定价;其唯一触动人心的高利率允诺和保本幻觉, 从而很容易蜕变成以高利率为诱饵,套取购买者本金的融资工具。在多位银行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影子银行更像是一个“黑匣子”,没人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但它对 金融市场的破坏力正在日益增强。
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到要求P2P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大信息披露范围,以及针对第三方支付管理规范的密集政策中,可以看出相关部门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个金融风险隐患,开始采取各项新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
房地产资产泡沫问题已受到相关部门注意
在外界看来,房地产市场泡沫相当明显。在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台多项政策支撑经济高速增长,导致银行业贷款与GDP的比率 大幅抬高,而不少信贷资金恰恰流向房地产、证券投资与大宗商品市场。当前,股市信心不足、大宗商品出口下滑,大众再次转向房地产投资。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 相关政策,但今年以来,土地市场“三高”频现,房价上涨明显,可见在大众投资热情不高的情况下,大量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这些流向房地产、证券投资与大宗商品市场的资产,一旦泡沫破裂,相应的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将会恶化。在房地产业去库存去杠杆效果不明显和股市投机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会继续攀升。
有统计专家认为,房地产泡沫已成为当今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基本矛盾的主要根源,成为危害转型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颗毒瘤。是泡沫终究会破灭,当前,要警惕2020年之后房地产泡沫破灭与人口危机全面爆发相叠加,导致经济大幅度滑坡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风险。
如何实现对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专业人士认为,其一就是要加大金融市场监管力度,严防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以及使用杠杆,助涨房地产泡沫,放大金融风险,严控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事实上,房地产、大宗商品与证券投资市场的资产泡沫问题,也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到要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
7月中旬,银监会在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对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做出重点部署,包括严查资金脱实向虚等十大行为,扭转资金脱实向虚现象,重点严查银行等金融机构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默许资金脱实向虚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