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马石油润滑油国际公司于 4 月在悉尼开设了办事处,并公开了其寻找分销商、在澳大利亚健康繁荣的经济中发展业务的战略。
这不是唯一一家寻求利用澳大利亚市场的结构转变、并在亚洲地区获得更高利润的最好机遇之一下扩张的亚洲润滑油供应商。
澳大利亚润滑油市场是世界排名前 20 的润滑油市场,其特征在于对用于现代设备的高质量润滑油的需求。
“这无疑是分销商的曙光”,Tim Seeber 说道,他是西澳大利亚润滑油分销商 ILD 的合伙人,该公司于七年前开始分销中国国营企业中国石化的润滑油和润滑脂。“凭借澳大利亚的基础油生产,本地生产商比较强势。如今,随着炼油厂的关闭,进口商的优势大于本地生产商。”
不仅如此,2014 年 Caltex 关闭了悉尼 Kurnell 的基础油生产工厂,2012 年壳牌关闭了悉尼 Rosehill 的炼油厂,两家公司都将其工厂转变为存储大部分是来自亚洲的进口燃油,这样材料、包装和劳力成本更低。从新加坡到澳大利亚港口的船舶运输成本是本地港口之间道路运输的一小部分。
Seeber 谈及 ILD 于 2009 年与中国石化签订合同以来市场的变化时,说道:“这七年来最大的变化是目睹了进口商强大的竞争力”。
印度尼西亚的 PT Pertamina 和新加坡的 Performance Oil 是在澳大利亚活跃的其他亚洲润滑油供应商之列。
马石油润滑油国际公司经理 Giuseppe D’Arrigo 阐述在澳大利亚发展的动机时,说道:“在过去的 20 年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展现了强大的应变能力,并且预计在未来也能稳健发展。”
最新政府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经济实现了自从 2012 年的最快增长。关键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截至 3 月 31 日的年增长率为 3.1%。澳大利亚已经经历了将近 25 年的经济衰退,这是全球经济发达地区持续时间第二长的经济衰退期。澳大利亚政府在其 5 月预算中预测了更为强劲的增长势头: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年增长可达 3.25%。
Pertamina 在 2009 年投放产品时发现的其他优势:““澳大利亚市场对 Pertamina 来说很有吸引力,距离很近相当于邻国,并且每年有着 550,000 千升的需求。””
市场调查公司 IBISWorld 预估到去年 6 月 30 日澳大利亚润滑油和润滑脂的每年销售量约为 17 亿澳大利亚元 并且显示了这一市场为国际性品牌主导,如 Caltex、BP、Valvoline、Viva 和 Fuchs。
“我们想在澳大利亚满是国际化大公司的市场中另辟蹊径”,来自 ILD 的 Seeber 说道,并补充道中国石化的润滑油年销售额已经增长超过 2,000 万美元。
“我和我的合作伙伴 [Mark Berkovic] 都来自于 BP Castrol。” “我们成立了 ILD,凭借与中国石化的分销合作占领企业对企业的领域,与矿业、运输业和发电业最大的润滑油用户合作,并且我们的报价建立在高价格效益之上”,Seeber 说道。
Seeber 说道,他的公司策略与更倾向于汽车行业的传统入市公司不同。澳大利亚矿业经过过去 10 年的发展进入了重要发展阶段,拥有前所未有的产量。实际上,矿业已经成为去年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惊人的 3.1% 的 GDP 年增长率中有 0.9% 来自矿业。
CommSec 经济学家 Craig James 在最新的 GDP 数据报告中说道:“这一情形是应该发生的,矿业建设给我们提供了额外的生产能力,现在这种额外的生产能力起到了作用。” 他还提到汽车销售量也创历史新高。
这对马石油是个好机会,因为该公司以被称为“大胆”推进市场份额的汽车行业为目标。马石油在 2002 年开始通过 CNH International 的第三方许可在澳大利亚销售,CNH International 为 New Holland、Case、Iveco 和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的重型设备制造商。马石油与 CNH 合作开发和生产了其 AmbrA 和 AkcelA 产品,用于建筑和农业设备,分销至全世界。
“鉴于我们未来的计划是向小型客车机油和商用车辆润滑油市场引入旗舰性润滑油产品,我们正在积极寻找可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销马石油润滑油产品系列的合适合作伙伴”,d’Arrigo 说道。他还表示小型客车的机油市场将继续主导澳大利亚市场。D’Arrigo 说,马石油也会进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矿业和工业,力求在未来五年里实现收益增长超过 30%。他说公司的目标是到 2021 年占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