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原油进口权不断放开和成品油“地板价”的出台对地炼形成利好,但其产品质量不过关、管理差、规模小的问题仍很难解决。更需要注意的是,在原油进口量激增、开工率不断提高的好日子下,是炼油产能过剩的现实。
2015年以来,我国面向地炼逐步放开进口原油使用权、原油进口权和成品油出口配额,地炼进口原油的数量增长强劲。
2015年2月和7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分别下发文件,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性炼油企业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储气设施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当年12月底,有13家地炼企业获得了进口原油使用权资质,得到合计5459万吨的原油进口配额,1家企业240万吨的配额已公示正在等待批准,5家企业正在申请合计2123万吨的额度,还有多家企业正在递交申请。受益于此,我国地炼大省山东的原油进口量也不断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中国累计进口原油9110万吨,同比增长13.4%。山东省青岛和济南海关共进口原油2734万吨,同比增长78%,超过华南地区稳坐中国原油进口第一大区,占全国原油进口量的30%。3月份,上述两个海关合计进口原油1024万吨,同比增90%,创历史新高。
过快的进口增速甚至造成青岛港油轮压港。4月20日,共有17艘超级油轮(指载重量在16万吨级以上的原油轮)在青岛港锚地等待靠泊,其中时间最长几艘油轮等靠时间达到1个月。
快速增长的进口量部分用于战略储备原油,增长更多的动力来自地炼采购海外原油的热情。从2015年四季度起,随着进口原油配额陆续获批和操作落实,山东地炼的开工率反弹。隆众石化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山东地炼平均开工率为50.58%,比2015年有明显提升。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炼厂平均开工率为75.4%,地炼的开工率仅为31.4%。
尽管地炼的现状在改善,但是炼油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16年度石化行业产能预警报告》称,2016年炼油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可能持平或继续下降,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值得警惕。
报告预计,2016年我国新增炼油能力300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3000万吨,炼油年产能在8亿吨左右,产能超过需求1.2亿吨。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原油,还是成品油全球都已产能过剩。未来几年,中国成品油很快也会像钢铁行业一样严重过剩,质量差、管理差、无品牌、规模小的地炼面 对未来的激烈竞争必然处于弱势,“当前的地炼,从生产、调油、存储、运输,到加油站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专业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普遍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2月29日,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宣布成立,旨在通过建立集中采购进口原油平台,增强议价能力、减少不良竞争、降低价格成本。联盟第一批成员包含东明石化、汇丰石化、天弘化学等16家企业,总产能达6300万吨/年,联盟成员企业获得的进口原油使用权数量达到53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