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普华永道发布《2015年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报告称,未来10年,中国能源消费将逐渐放缓增长并达到峰值。次日,BP公司发布《BP2035世界能源展望》中文版。报告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可再生能源增量最大的国家。综合这两则消息,我们是否可以据此推断:石油消费峰值已渐行渐近?我们又该如何理解石油消费峰值?
产量峰值无意义?
枯竭并非无稽之谈
1974年,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做出预测,认为全球石油产量峰值将在1995年到来。但是,由于新油田的不断发现与勘探开发技术的日新月异,1965年至2015年,全球原油产量一直在稳步上升。
既然哈伯特的预言并未实现,且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人类将迎来石油产量峰值,那我们为什么仍要关注石油峰值问题?
原因在于,无论石油产量峰值是否会到来、何时到来,我们都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社会以惊人的速度持续消耗着石油;与此同时, 尽管技术进步帮助我们找到越来越多的石油资源并将其开采出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过程所需付出的成本与代价越来越大。而当这一成本超过现阶段经济社会所 能承受的极限时,石油资源即便并未真正枯竭,对我们而言也与枯竭无异,因为高昂的石油消费无法继续支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即将迎来石油消费峰 值。正如那句名言所说:“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石油时代同样如此。”
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语境下,低碳高效的能源是为社会提供长久动力的唯一选择。实际上,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至今,能源替代便是以更高热值、更少排放、更易获 取为规律的。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正在进行(或已完成)工业化的今天,人类面临着比此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人口膨胀问题,对低碳高 效能源的需求更甚于以往。而近几年石油消费增速放缓,其本质就是石油消费峰值的临近,石油需求即将迎来拐点,被其他能源所替代。也就是说,石油消费峰值临 近的背后,其实是能源替代规律使然。
中国将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能源结构显著改善。
发达国家未达峰?
比例峰值早已到来
那么,石油消费峰值何时到来?
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轨迹为我们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样本。由于石油在大部分发达国家是主力能源,且他们均已完成工业化,其石油消费轨迹对未来全球石油消费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20世纪中叶,石油在发达国家得到大规模利用,并在1967年超越煤炭成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能源。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石油消费快速上升,日本的石油消费在其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甚至一度高达80%。
然而,两次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重创,他们开始反思严重依赖石油所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对石油的依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天 然气、核能、水电及其他各类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而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巨幅波动也使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油价高企、核能发展受阻等都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全球可再生能源趁此机遇快速发展。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也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其大量政策支持。
从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达峰(不同国家从50%到80%不等),此后便一路下降。如今,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比重保持在30%至40%左右。
由于当前石油消费需求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非OECD国家,参考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轨迹,我们可以大致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在未来各国能源政策没有大变动的前提下,随着非OECD国家今后陆续完成工业化,石油消费峰值的到来基本只是时间问题。
各类能源每年需求的增长一览。
未雨绸缪待何时?
产业转型不可盲目
石油行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繁荣,让很多人忽视了能源行业发展的历史大棋局,轻视了技术创新在释放资源的巨大潜力。如今在低油价下,石油消费非但没有重现繁荣,反而出现明显的增速放缓。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本身就是一记警钟。
经济学认为,当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上升至一定水平时,必然会刺激相关替代品的开发与生产,其价格会因替代品的大量生产而下降,甚至低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便是著名的“霍特林原理”。
尽管石油在目前看来属于最不易被替代的那一类不可再生资源,但不能忽视的是,第一次石油危机催生节能技术的突破,导致发达国家石油消费达峰后便迅速进入下 行通道;前几年的高油价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如今已在全球能源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历史和现实都无比清晰地告诉我们,石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 性正在慢慢减弱。而对于业务结构单一的石油公司来说,若不能及早认识规律、顺应大势、加速转型,它将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所淘汰。
不过,如果说石油时代的终结是能源更迭的规律使然,那其终结却未必意味着石油行业的告别。这一点可参考煤炭的发展。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力能源,煤炭虽 然已完成其历史使命,但由于储备丰富和使用经济的特征,在能源多元化的今天,煤炭依然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能源结构中,煤 炭依然是最主要的能源需求来源。虽然目前煤炭产业整体陷入困境,但其困境源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这恰恰反映出行业内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与必要 性。
化石能源仍是为世界经济提供动力的主导能源。
因此,对于石油行业与企业来说,既要认识到石油消费峰值的必然性,又要对石油在短期内的不可替代性有清晰客观的理解。尤其是在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石油行业还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中国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完成由薪柴到煤炭、由煤炭到油气为主两大转变的国家之一,其未来油气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根据第一财经研究院的研究,由于 中国私人轿车拥有量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原油消费与经济发展还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强相关性;天然气在短期内也不会与经济增长脱钩,反而会随着治 理空气污染和能源转型的努力成为新的快速增长的化石能源。
因此,石油行业与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时间和空间,一方面要不断壮大自己,为转型做好资本积累,另一方面要把眼光放长远,把握机遇,及早谋划,占领先机。要 立足传统油气资源的开发技术与市场布局,在提高生产运营能效、提供清洁高效产品,以及天然气业务等方面加速转型,为未来早做准备。
同时,石油行业和企业还需根据国家政策动向与市场价格波动来配置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制定科学的新能源发展战略。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石油企 业可凭借自身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渠道,利用加油站发展充电桩业务,利用油气管网发展无线充电业务等,借助政策东风使新能源能够“反哺”传统油气业务。 待油价反弹时,石油企业应利用油气业务的高利润加快布局新能源,为未来的能源更迭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