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1 2135 3183

石油赤子——记中国石油第二届“感动石油人物”王德民

   2024-10-09 中国石油报 5 0
核心提示:“做,就要做一辈子,才有可能成功。”9月25日,在中国石油第二届“感动石油人物”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德民这样分享自

“做,就要做一辈子,才有可能成功。”9月25日,在中国石油第二届“感动石油人物”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德民这样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响彻现场,激荡着精神的共鸣。

“我是学石油的,党和国家培养我,就是要‘多出油’。”87岁的王德民院士面容清癯、气质冷峻,只有在谈起石油时才滔滔不绝,眉宇间恍然露出一股少年英气。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每天“打卡”上班,心里只装着一件事:为油田、为石油多做贡献,让石油产量再往上“翘”!

64年前,他是敢于挑战世界权威的实习技术员

“新的大油田,问题特别多,世界上没有书本可照搬,用国外的技术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技术。”如果说,当年王德民成功创造“松辽法”,展现了他惊人的科技才华,不如说,拥有中国独立自主的实用技术是他毕生坚持的科研初心。

王德民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自小家境优越。父亲留美学医,曾任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母亲是中国籍的瑞士人,在北京高校任教授。在他出生5个月时,正值“七七事变”。童年时期,战乱成为他最刻骨的记忆,“国家不强大就会被欺凌”的意识,深深地印在他幼小的心里。

1955年高考,9门课程全部优秀的王德民被北京石油学院录取。临近大学毕业,东北传来了松嫩平原发现特大油田的喜讯。王德民热血沸腾、兴奋不已。国家缺油,学石油的就要到最大、最难的油田去。

他回绝了母亲委婉的挽留,放弃了学校让他留京工作的机会,在分配志愿书的第一栏郑重地写下“党的需要,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第二栏则直接填报了松辽油田,也就是现在的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会战十分艰苦,上面盖的是天,底下铺的是草原。1960年8月,王德民来到油田,被分到了测试组,住进了四处漏雨的牛棚。时值大庆“测压会战”,目的是弄清数百口生产井的地层压力。然而,国际权威的测压法“赫诺法”并不适用。测压的偏差,将影响这个大油田下一步的开发方针和部署。

中国得有自己的测压法!王德民默默发起攻关。

白天,他和工人们上井摇绞车,一起10余次徒手拉动100多斤重的绞车,进行着强体力劳动;晚上七八点钟,他回到牛棚,不顾又累又饿,自学热传导数学、水力学、俄文,直到凌晨两三点钟。遇到难题,他会半夜走2公里路,穿越大片苞谷地去图书室借阅资料。图书室的工作人员被他感动了,他成为“一个不管是几点钟都能借到书的人”。

在苦苦研究了100多天之后,王德民找到了突破方向,又经过废寝忘食的持续攻关,终于在1961年的除夕之夜冲破最后一道屏障。他成功推导出中国第一套、世界第三套不稳定试井测压公式“松辽法”。经检验,精度比当时国际权威的“赫诺法”提高两倍,既简便又高效。这一方法目前还在大庆油田持续应用,累计测试超百万井次。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国际能源署:世界石油需求增长大幅放缓

上一篇:

美股能源股全线走低,康菲石油跌超3%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