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1 2135 3183

创新变革推动润滑油产业更多技术迈向“领跑”

   2024-06-21 《中国石化》杂志2024年第3期 10 0
核心提示:几十年来,中国润滑油产业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逐步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在创新变革中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

  

几十年来,中国润滑油产业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逐步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在创新变革中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值得信赖的关键一环。

润滑油兼具工业品与消费品双重属性,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领域,被称为“工业经济的晴雨表”和“流淌在高端装备中的工业血液”。润滑油脂产业是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石油化工科技发展水平的主要参照物,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大多数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润滑油脂对现代工业,特别是汽车、冶金、工程机械、船舶、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各行各业设备有效运转不可替代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是制造业关键的制约因素,处于制造业竞争和博弈的必然领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之一。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几十年来,中国润滑油产业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逐步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在创新变革中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值得信赖的关键一环。

中国润滑油产业发展史就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

随着中国油田建设的开始,中国炼油工业由此起步。起初,润滑油只是炼油厂生产的多种产品之一,这一阶段在设备润滑上仍是“洋油”占据主要份额。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石化工业逐步开展润滑油领域的崭新探索,特别是在外部封锁下,依靠艰苦奋斗,锐意攻坚克难,自主研发出含氟类等特种油品,满足了国防、航天和重大工程的特殊需求。其间,民用润滑油生产也在不断探索中取得进步,包括逐步为国产轿车提供车用润滑油,以及第一个中国润滑油品牌的诞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进口设备的增多,国外润滑油更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润滑油的品牌意识由此增强,催生了中国第一个高档润滑油品牌—长城润滑油。

基础油技术是基础,润滑油配方技术是关键,不同行业、不同装备、不同工况需要不同品种的润滑油脂产品。中国石化炼油工业从常减压工艺技术到加氢精制、再到加氢异构,不断提升完善了矿物型润滑基础油等级和品种;从氟油到合成酯类油,从聚α烯烃到氢化三联苯,丰富了合成润滑基础材料;伴随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GTL基础油也成为润滑油产品的可选原料。在这40多年中,中国已成为国际上品类最全、品种最多的基础油产业基地。

中国润滑油产业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不断进步,伴随着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升级不断成长。国内润滑油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积极与国际接轨,较为普遍地采用了美国石油学会的API标准,以及欧洲、日本的润滑油标准。同时,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润滑油行业的发展。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相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润滑油产品配方,努力在技术上追赶国外同行。在这个过程中,国内润滑油企业逐步实现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具有特色的润滑油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也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国内润滑油企业还加强了与国际知名企业,以及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合作引进了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得了数千项技术认证,并建立多项新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这使得中国润滑油产品的品质和水平显著提升,获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

中国润滑油产业正处在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已具备了较为完备的润滑油脂产业链基础。技术研发方面,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下属近20家研究单位的研究方向涉及润滑油脂产业链全部环节;其他国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数十个研究院针对润滑油脂的相关环节也在开展专项研究,国内基本形成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外公司与民营品牌的竞争格局。目前,中国一流品牌的润滑油产品配方技术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产品性能与国际知名品牌产品不相上下,基本实现“并跑”,在部分润滑脂、合成油等产品领域已经实现“领跑”。如免维护商用车车桥润滑脂、高铁轴箱轴承润滑脂等,产品综合性能实现国际领先。

生产供应方面,我国拥有至少40家添加剂厂,可生产全部9大类添加剂;至少35家基础油生产商可生产日常所需的I类、II类、III/III+类、IV类、V类基础油;我国约有1200家润滑油脂生产商。

下游市场方面,一直保持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为主,与外资品牌、民营品牌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2022年我国润滑油脂需求量600万吨至650万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占据了全国1/3左右的市场份额,外加民营品牌,我国本土品牌可占据2/3左右的市场份额。

中国润滑油产业发展迅速,以中国石化润滑油业务为例,其系统化服务能力、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高端发展明显提速,在技术领域,正在发挥中国石化的整体优势,全力推动润滑油产业更多技术迈向“领跑”。

具体表现为:已拥有基础油、添加剂、润滑油研产销服一体化平台,国产化自主化比例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高端突破成效也在持续加速。拥有全球润滑油行业最丰富的产品线,21大类2000多个品种处于活跃状态,具备全套产品技术和供给能力,满足全产业链配套能力,能够较好地为中国工业体系提供润滑保障。产品技术国内行业领先。坚持对标国际和自主技术相结合的道路,向国际先进技术看齐并拥有丰富的配方开发经验和自主技术。全系列发动机油依托石科院技术平台已实现技术话语权,满足API最高规格的CK-4\SP产品技术实现国内领先;润滑脂、合成油、金属加工液、含氟油脂、冷却液等专项产品领域完全实现自主开发。其中,润滑脂、合成油配方技术一直稳居行业引领地位。此外,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产品认证行业最全最广泛,是业内技术认可最全、技术认可领域最广、技术认可产品最多的企业。

目前,我国润滑油产业在技术领域仍存在着多方面的挑战。

一是技术原始创新仍需加强。如高端专用添加剂复合剂及特种高性能功能化学品单剂主要被国际添加剂公司垄断。特别是上游化工原料部分依赖进口,这都需要依靠强大的润滑油产业链协同促进解决。

二是缺乏具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润滑油品牌。中国市场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目前,国内一系列高端装备的润滑油脂应用市场(比如,风电、光伏、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重型燃气轮机、民用航空飞行器等)的市场份额也多为国外品牌占明显优势。

三是技术走向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在润滑油脂产品配套高端装备时,通常需要受OEM认可准入和维护保养等因素限制。

四是市场端对自主润滑产品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导致中国润滑油产业高端产品结构不好,同时低端、低质产品仍占据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

五是国际标准的参与度有待提高。image.png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2024国际石油化工技术产业论坛将于11月19日在上海虹桥召开

上一篇:

出光IFG7润滑油:开启汽车高效运转的新标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