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青岛高新区看到,这里水清岸美,草木葱茏,从生机盎然的城市景观到蓬勃发展的产业园区,目光所及皆是浓浓绿意,处处可见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耕绿色赛道,以技术创新赋能节能减排,以智慧管理支撑绿色转型,全力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随着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绿色已成为青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技术支撑 聚力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以技术创新赋能节能减排是青岛高新区企业探索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鳞片石墨是优异的润滑材料,但是润滑油行业却鲜有企业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路比特科技有限公司将石墨作为突破点,研制的石墨润滑油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能使车船发动机噪声减弱、动力提升,平均节油节电5%—10%。
“石墨是天然的固体润滑剂,但在液体润滑油中容易产生团聚、沉淀。我们的技术团队经过研究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多个润滑油产品。”青岛路比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边文静说。
谈到石墨润滑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边文静举了一个例子:“我国一年消耗的汽柴油在三千亿升以上,尾气排放近五千万吨。使用我们的石墨润滑油能节油10%、减少污染物排放30%以上。一年下来至少节油三百亿升、减少尾气排放一千五百万吨。”边文静告诉记者,他们还研发了一款柔性石墨发动机保护剂,按比例加入发动机机油中,便可形成石墨保护层来保护机件,从而提升润滑性能,具有明显的节油减排效果。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水环境治理成为减污降碳关键领域之一。为加快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位于青岛高新区的山东华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华通)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技术突破实现水处理行业的深层次变革,助力推动青岛高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
“我们专注于水处理领域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侧向流水平沉淀技术和竖向流生化技术开拓了污水处理的全新模式。”山东华通总经理助理杨雪介绍。
以侧向流水平沉淀技术为核心,山东华通研发出侧向流水平沉淀模块、微小型模块化净水设备、大/中型模块化净水厂系统、平流池扩容提标改造系统、景观水体水质改善系统等,可分别应用于新建水厂、老旧水厂改造、工业用水、污水处理、景观用水等行业。
当前,山东华通立体生态水质净化综合体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该项目综合采用山东华通研发的数个专利技术,生化池运用竖向流生化技术建造,面积缩减至传统污水厂的10%—20%;以先进的侧向流水平沉淀工艺为支撑,沉淀池改进为模块化沉淀装备,沉淀效率大幅提升,相较于常规建设方式可节省土地9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建成后,可最大限度实现水利势能、压缩空气中热能、污水中热能及太阳能的利用,提取的能量可为周边居民区供热、制冷,为节能减碳开辟了新路径。
智慧赋能 加快绿色转型
作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园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青岛高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实施绿色发展五年行动。高新区内部分企业纷纷走上节能降耗、能源挖潜的绿色转型之路,这些先行探路的企业已在探索降碳方案和能源的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树立起良好示范。
时下正值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鼎信通讯科技产业园办公楼内却感受不到一丝暑气。据了解,该产业园区内建有1.6万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可为园区年度减少碳排放近1万吨,整体节能50%以上,经济、高效地满足整个园区夏季制冷、冬季供热的需求。
鼎信通讯科技产业园的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同样引人注目。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建华介绍,这些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晴天时一天可发电4000度左右,满足园区的办公用电需求,基本实现零碳办公。
此外,青岛高新区企业青岛中电绿网新能源有限公司也正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其自主研发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综合网络通信、云计算、能源智能分析决策专家系统等技术,可实时监测园区生产、生活设备运行,分析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对生产生活及能源使用进行全景监测,为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撑。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测量、保护、控制、云计算等技术,为传统的开关设备进行智能化、数字化赋能。”青岛中电绿网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说,“目前系统已在多个项目中投入使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作为青岛高新区生物医疗领域内的龙头企业之一,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生物医疗)也在探索适合医疗装备产业的绿色发展路径。通过节能改造项目,海尔生物医疗打造了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工厂,企业内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73.27吨,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其首创的节能芯系列超低温冰箱,推动超低温冰箱行业节约能源50%。此外,海尔生物医疗还参与了《低温保存箱节能环保认证技术规范》《医用冷藏箱节能环保认证技术规范》等绿色标准制定,填补相关领域节能能耗认定标准的空白。
创新驱动 转换新旧动能
近年来,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青岛高新区大力发展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业,积极打造现代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青岛百恒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便瞄准风电赛道,深耕风电后市场这一细分领域。
“我们立足风电后市场发展现状,主要做硬件和软件的研发。”青岛百恒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仕林介绍,针对老风机运行的痛点和业主的实际需求,企业先后自主研发了风机偏航软启动系统、工业触控一体机、超声波测风仪、智能温控开关等新产品。这些产品已通过市场检测,获得了市场认可。
“我们还提供风机高电压穿越改造、变桨一体机改造、叶片提质增效改造、智能监控系统改造等16项技术改造服务,基本涵盖了电网、风场安全高效运行对老旧风机各项技术指标优化的需求。”王仕林说。
和王仕林一样,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隋振利也怀揣着实现风电设备国产化的目标。
“风电机组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安全、可控事关产业安全、国家经济安全。我们公司的控制系统算法和底层硬件均是自主研发,而且操作系统等均实现国产化。”隋振利表示。
2022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与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双方正合作研发的海上新能源装备自主可控国产控制系统,将大幅提高我国海洋新能源装备控制系统的性能。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持久战。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技术创新赋能绿色发展等方面聚力攻坚,推动高新区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天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