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谢旺江)汽车是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消费也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支出。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汽车市场良好交易秩序,7月3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消费指南。
一、选择正确购买渠道
消费者购车前应清楚了解车辆安全相关的质量情况,购买燃油车要注意查看其缺陷率和故障率情况、部件配置是否完好、驾乘体能是否优良等;选择新能源汽车要注意查看是否存在电池故障、单方“锁车”、智能辅助和刹车系统失灵、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完善等问题;购买二手车时要多方比较和咨询,尽量选择有信誉和保障的平台或商家,并要求其提供完整和真实的车况信息和证明文件,要签订正式的合同,并保留好相关凭证和记录。建议选择口碑良好、技术成熟、服务完善、售后规范、信誉优质、规模较大的经销商。同时,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不轻信噱头宣传,多方面收集和比较信息,理性选择汽车产品和服务。
二、签订有效购车合同
消费者应认真阅读汽车买卖合同条款,并与汽车经销商仔细签订书面购车合同,在合同中写明车辆详细信息(款式、配置、颜色)、购车金额(含订金或定金支付方式、支付金额)、交车时间、交车地点和违约责任等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消费者应注意商家设定的服务费及保险费等条款是否存在消费陷阱,不轻信代理人员或销售人员的口头介绍和承诺,切勿打款给个人,并将可能存在争议的事项,及时在购车合同中提出。
三、仔细验收再签字
消费者提车时,要查验随车交付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车辆一致性证书、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三包”凭证等相关资料,核对车型、排量(或电机功率及电池容量)、出厂年月、车架号等主要信息内容。特别是平行进口汽车的关单、随车检验单、车辆一致性证明书和进口车辆电子信息表等更应该认真查验。验收时发现有问题的应当场拒绝签字,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责任分担不清。
四、保管好相关票证
消费者购车后要保留好交易凭证、发票、说明书、购车及贷款合同等各类凭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或里程范围到维修店进行保养,并做好维修保养记录。消费者要提高法律意识,对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权利、违反约定延迟交车或模糊交车时间、单方面更改合同内容、强制捆绑或加价提车等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汽车行业调解委员会等行政机关或社会组织投诉举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合理选择购买险种
汽车经销商对保险报价通常为全险报价,但是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商业险种。在保险的价格上,可以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咨询相关险种价格。
六、谨防维修保养套路
消费者对汽车经销商宣称的安全隐患问题,要亲自确认存在隐患的部件并核实故障现象。车辆出现较大事故或者故障时,如果有更换的部件,要一一核对,并对回收件进行确认并拍照。更换机油如有剩余,可以要求取回,等到下次更换机油时使用同品牌机油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