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13讯(编辑 陈侃迪)上周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会上宣布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
业内一位石油分析师对此事件表示,该协议意味着曾中断联系7年之久的两国终于再次握手言和,冰释前嫌。一直以来,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自1991年以来发生的5次中东战争都是因美国想掠夺及掌控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而沙伊两国又是中东地区石油大国,目前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储量达2626亿桶,世界排名第二,伊朗的石油探明储量达1578亿桶,世界排名第四。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美伊关系迅速恶化,美国政府一边倒地支持沙特对抗伊朗,联合多国封锁伊朗石油出口。如今,双方关系稳定,对于伊朗的石油出口是一件好事,而中国也一直是中东地区的主要石油进口国。
奠定石油人民币基石,2022年跨境人民币收付42万亿元
财联社翻阅资料显示,一直以来国际石油都是以美元结算,尤其是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贸易。而此次的协议或会影响美元石油的绑定。
都市快报社发文表示,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计价货币,“石油美元”帮助美国建立起霸权体系。而现在,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这样会受制于美国,损害自己国家利益。此次“伊朗-中国-沙特”三角关系形成,使“石油-美元”、“美元-人民币”同时断裂,进一步形成“石油-人民币-商品”铁三角关系。这说明,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一位大型石化企业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向财联社表示,三方协议的生成,奠定了石油人民币的基石。截止上个月底,大约有20个国家提交了加入金砖国家的初步申请。而如果伊朗、沙特(再加上俄罗斯),都加入金砖国家,这将形成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人口、消费力、生产力、以及资源的庞大组织。这也就在事实上形成了石油人民币的基石。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42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3.4倍,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50%。目前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位列全球第五位主要储备货币。人民银行先后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总额超过4万亿,去年与香港金管局签了常备互换协议,互换规模扩大到8000亿元人民币。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了全球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未必导致原油产量的上升,石油合作较难达成
财联社注意到,微信及各大期货论坛上不少评论认为,作为两家石油生产大国,如今签署协议是否意味着原油产量将上升,而油价下跌?
对于此问题,中大期货能化组组长谢雯表示,两国的和解并不一定导致原油产量的上升,油价下行。因为油价的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在欧美经济可能衰退的背景下。且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并没有放松的迹象,从自身利益出发,沙特与伊朗的石油方面的合作较难达成。并且,沙特与伊朗均为主要石油出口的中东国家。谢雯进一步表示,沙特阿拉伯后续更倾向于利用能源上的收入发展摆脱对石油依赖的项目。这样,能源上的收入稳定就更为重要。因此,加强OPEC组织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和话语权是沙特的主要导向。而伊朗更倾向于解除被美国制裁原油出口的现状。两国的和解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关系基础,但后续深层的合作需要符合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合作项目的底层逻辑可能更倾向于OPEC独立性的增强来稳定油价以对抗美国各种压低油价的举措。而石油方面的合作需看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是否放松。
中信期货能化分析师桂晨曦则认为,两国恢复稳定外交关系,将有助于防止因地缘动荡推升油价大幅上涨风险。同时也有利于保障中国石油供应安全。中国原油供应七成以上来自进口,进口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地区。沙特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国,伊朗扼守海湾地区石油出口要隘霍尔木兹海峡。两国关系稳定对于保障中国石油供应安全至关重要。本次在中国政府斡旋下,两国达成外交和解,不仅有助于全球和平和中东稳定,也有助于提升中国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