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寒潮来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肩负起责任与担当,充分发挥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全产业链协同发力,全面做好气源统筹工作,提升储气调峰能力,积极对接需求侧,“送暖”行动平稳有序进行。中国石油攒足保供“底气”,当前已落实采暖季天然气资源量超千亿立方米。
生产:各大气区实现“气场全开”
入冬以来,中国石油加快推进天然气产能建设,合理安排新井投产方案,全力提升冬季国产气增储上产,充分发挥国产气压舱石作用。今冬明春中国石油预计落实国产气资源量590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各大主力气田深挖资源潜力,加大上产力度。长庆油田保障今冬明春京津冀、陕甘宁等地区40个大中城市民生用气,靖边、榆林、苏里格、神木、子洲五大气田天然气日产量保持高位运行。西南油气田紧密围绕“常规气稳步增产、页岩气规模上产、致密气效益建产”3条主线,推动天然气最高日产量突破1.1亿立方米。塔里木油田加快推进5项冬季保供重点工程、博孜至大北超深气区10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工程,8口高产气井加入冬供行列,新建产能8.6亿立方米,有力保障天然气产能充分释放。
除主力气区外,中国石油其他气区也“气场全开”,加快油气上产步伐。青海油田精细挖潜,开展探井气回收、小区块配套、小气田挖潜、溶解气增销工作,实现了天然气“颗粒归仓”。辽河油田持续提升自产气能力,目前已落实79口措施井,新增产气能力达19.3万立方米/天。大港油田分类开展天然气措施优选,对溶解气藏、凝析气藏等不同气藏类型制定分藏分类调控对策,目前天然气日产量稳定保持在计划线上运行。
中国石油在积极筹措国产气的同时,统筹协调进口管道气和进口LNG等国际天然气资源。在LNG进口方面,加强长贸资源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进口LNG增量。在管道气方面,加强与资源国气源方沟通,将全年进口计划向冬季倾斜,持续增强进口气供应能力。
储备:提前为用气高峰蓄足能量
储气库作为“天然气粮仓”,为冬季保障天然气平稳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加快推进储气库扩容达产工程和新建储气库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储气调峰能力,为采暖季天然气供应增添“底气”。大庆油田四站储气库群包括四站储气库和朝51储气库,已分别于去年年底、今年3月实现投产,承担着黑龙江省天然气季节调峰的任务。吉林油田双坨子储气库今年3月成功投产,主要负责为松原周边地区供气。长庆油田苏东39-61储气库已于今年6月投用,陕17储气库将于近期建成。长庆油田储气库群今冬明春可实现750万立方米/日应急调峰能力。
各储气库提前做好注气工作,实现应注尽注,为采暖季调峰保供蓄足能量。进入冬季后,各储气库陆续进入采气周期,当前采气量维持在高位水平,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作为国内最大的储气库,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承担着西气东输管网沿线和北疆地区保供的重任。呼图壁储气库入冬前已圆满完成注气储备任务,较去年多注气5.8亿立方米。11月19日,呼图壁储气库开始采气生产,当前日采气量超过3300万立方米。
作为西南地区首座地下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于10月完成第十周期注气任务,共计注气21.5亿立方米,库存量达到44.06亿立方米,注气量、库存量创新高。当前相国寺储气库按照“能采多采”的原则,优化生产组织和气量调配,预计今冬明春调峰采气量将超过20亿立方米。
相较于储气库,LNG接收站具有外输灵活、调峰成本低等优势。在供暖季,LNG接收站为平抑天然气供需不平衡提供了助力。
唐山、江苏等LNG接收站在冬季保持高效运行。唐山LNG接收站负责京津冀地区冬季调峰保供,在入冬前利用高压泵自主维修核心技术实现卸料臂自主检修,保证设备在高负荷下稳定运行。江苏LNG接收站是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LNG接卸基地。进入采暖季以来,江苏LNG接收站已外输天然气近10亿立方米,创造历史同期最高输气量。
销售:天然气供应实现平稳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