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后首个周一,今日(10日)24时,国内成品油将迎来第19轮调价窗口。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为今年内油价首次“搁浅”。
“搁浅”未调金额将纳入下次调价
国内成品油市场一片平静,但国际原油市场却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周。国庆长假期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反弹明显,连续5个交易日大幅上涨,国际油价呈现“V”字走势,原油变化率由负转正。
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10月10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9月21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9月下旬,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原油价格一度跌至1月初以来最低,WTI原油(西德州中级原油)最低跌至76.25美元/桶。但是随着欧佩克+宣布大幅减产以及美元原油库存下降等消息利好提振,国际油价走出“五连涨”行情,WTI再次重返90美元以上。其中,纽约油价累计上涨16.54%,布伦特油价累计上涨11.32%,双双创下7个月来最大单周涨幅。
截至7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4.19美元,收于每桶92.64美元,涨幅为4.74%;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50美元,收于每桶97.92美元,涨幅为3.71%。
目前,成品油零售限价已累计经历19次调整,其中11次上调,7次下调,1次搁浅。涨跌互抵后,今年汽、柴油每吨价格累计分别上涨1305元、1255元,92号和95号汽油零售限价仍处于8元区间。
欧佩克+减产计划引发美国不满
近几个月以来,国际油价态势疲软,为了稳住不断下滑的油价,欧佩克+宣布再度启动大规模减产,国际油价强劲反弹。
欧佩克5日发布声明说,鉴于全球经济、石油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对石油市场加强长期指导的需要,欧佩克+第33次部长级会议决定,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减产量相当于全球原油供应总量的2%。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部分产油国的实际产量低于其产量配额,预计实际的减产幅度约为名义减产规模的一半左右。
会议还决定,原定按月举行的部长级产量监测会议调整为两个月举行一次,欧佩克+部长级会议调整为每六个月举行一次。欧佩克+在会后声明中还表示,已经授予部长级产量监测会议召开额外会议的权力,用来应对全球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下一次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将在12月4日举行。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原油市场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欧佩克+达成每日减产970万桶的协议以稳定油价。但此后原油市场不断回升,国际油价一度高涨至120美元大关,欧佩克+宣布逐渐提高产量。不过好景不长,全球各大央行不断加息,国际油价再次“崩盘”,再度引发欧佩克+宣布减产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美国总统拜登的“中东之行”重要议题之一便是劝说中东主要产油国增产,为持续高涨的油价降温。另拜登失望的是,欧佩克+随后宣布9月仅增产每日10万桶,如今更是直接减产200万桶,这也被国际社会视为美国“石油外交”宣告失利。
减产协议公布后,美国白宫在一份声明中指责欧佩克+减产行为十分短视,同时强调了维持全球能源供应平衡至关重要,还威胁称美国政府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为原油市场降温,其中包括一系列对OPEC的反制措施。据悉,美国政府将在11月向市场投放1000万桶原油储备,并将继续酌情释放原油储备,为原油市场降温,同时推动美国国内油气产量的增长。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考虑到地缘政治和季节性因素影响,今年冬季油价预计将有所走强,可能推动油价重回每桶100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