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投研分析中流传一句话,原油是一个高度金融化的产品,油价的波动几乎完全受金融因素的驱动而与原油的供需基本面相关性不大,但实际上笔者的研究发现并非如此,原油仍然是一个基本面主导的商品,而非一个金融产品,与高度金融化的贵金属相比,原油仍是一个商品属性主导的特殊商品,本文将为您深入分析。
原油的特殊性
作为大宗商品之父的原油具备独一无二的特殊性。
首先原因是其交易规模和消费量独一无二。全球每天消费的原油大约是1亿桶左右,如果按照每桶100美元进行评估,每月的消费是3000亿美元,一年就是3.6万亿美元,接近美联储2019年的资产负债表总额为4.1万亿美元。更需要注意的是,原油的消费结构特殊。绝大多数的大宗商品都是原物料,也就是说,是一种初级或者中间的材料,然后经过物理或者化学的处理后成为其他的产品,但原油不是,在原油的下游结构中,公路运输、航空运输、航海运输三者占原油的总的消费量的约64%,也就是64%质量的原油是被烧掉了。
其次原油的战略库存(SPR)是原油需求的一部分,而其他的大宗商品的库存大多仅看做是供给的一部分。这也意味着一旦SPR库存低于某个安全水平是需要补库的。
再次原油供应国与需求国分离程度明显,国际定价与需求侧相关性较低。以中国视角来说,上交所的期货价格、山东地炼的现货价格或者其他长约短约的基准价主要参考三地价格(布伦特、WTI、中东现货)定价,虽然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原油净进口国,但油价变化中中国供需的因素比重很低。特别是2022年以来,欧洲对北方某国的制裁导致全球能源格局变化,美国原油和精炼产品开始对欧洲大量出口,导致作为油价走廊底部的WTI对全球油价成为绝对主导,而WTI就与美国的经济基本面相关性更高,这就形成一个看似怪异实则客观的逻辑传导链条:美国经济衰退影响美国经济基本面,进而影响WTI价格,然后对中国的原油的的基准价格形成影响。但实际上中国2022年1-5月份从美国进口的石油及沥青制品约为3784千吨,仅占中国总进口量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