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炮火声,令本就紧张的能源供需关系,雪上加霜。
隔夜,俄军继续炮轰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并表示将把基辅的情报和通讯设施作为攻击目标。
拉锯战继续,市场避险情绪再度升温。
继昨夜突破100美元后,今天下午,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上涨,一度走到110美元上方。
同样在昨夜,国际能源署宣布,为缓解短缺,将释放6000万桶储备石油,占成员国15亿紧急库存的4%。其中,美国将释放3000万桶。
这是自2011年利比亚内战后的首次。
6000万桶,多吗?
看起来多。但仅相当于俄罗斯6天的生产量和12天的出口量。
同时,根据1月的数据,全球每天的石油消耗量是9900万桶。这6000万桶的释放量,还不够一天消耗。
一旦俄罗斯真的切断供应,不知道谁能顶得住。
俄乌之战,不单是一场局部冲突那么简单,而是会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足以对未来的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一系列后果已经产生:原油、天然气、粮食、电力、运输以及的工业品的持续上涨,这自然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巨大冲击。
今天单讲石油。
01
加剧通胀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乌克兰则是俄向西方世界输送能源的必经之路。战争中,这条线路受损,供应短缺乃至中断,油价大幅上涨是必然的。
原本,美国人挑动俄乌之间的怒火,很大程度上,是想转移压力,腾出手治理国内通胀。但如今的态势,或许已经超出预计,原油等大宗商品加上各种农产品全线高涨,哪一方都扛不住。
石油作为能源之母、工业产品之母,同时也是全球输入性通胀的最大根源,原油破百,对正在肆虐的通胀而言不是好消息。
在原油消耗中,公路占比最高达49.35%,其次是航空、工业、船运,分别占比8.3%、7.2%、6.8%。
而原油大幅涨价,汽油、柴油也势必更贵,增加交通、运输成本;石油化工产品,农药、合成纤维、塑料,也分别对应食品和终端商品销售价格。
尤其在美国,超过70%的零售商品通过卡车运输。而目前美国的汽油平均价格为3.53美元/加仑,是2014年来的最高水平,可能很快就会超过2008年夏天4.11美元的纪录。
汽油价格上涨,抬高各种商品的销售成本,这些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削弱消费能力,进而压低需求,最终推高整体通胀率。
今年1月,美国的通胀率已经达到40年新高7.5%,如果继续拉高,局面只会越发难以控制。
更糟糕的是,总统拜登的支持率与通胀水平,正呈现一种交叉的走势。
随着通胀率从1.4%飙升至7.5%,拜登的支持率也从56%回落至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