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徐工王民:凭实力说话的“中国工程机械脊梁”
专访徐工王民:凭实力说话的“中国工程机械脊梁” 原创 中国科技信息 中国科技信息
在江苏省徐州市,有这样一家企业,它荣获行业唯一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项目等国家级荣誉;它打造了工程机械行业首个下沉MEC5G独立组网的全价值链工厂;它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出口到130个国家和地区……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企业曾接受总书记的考察,亲自体验他们生产的XCA220型全地面起重机驾驶室,得知该产品完全由该企业自主研发、拥有30多项专利、打入多个发达国家市场时,总书记表示肯定,鼓励企业要不断创新。
这家企业,就是世界工程机械领域前三的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19年5月20日,在习总书记视察过的江苏省徐州市——全球最大的起重机生产制造基地,一场与众不同的“FOR LOVE,FOR YOU”2019品质升级版G一代上市活动向70周年国庆献礼
时间回到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时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时间来到2021年,这四年的时间,总书记的话语根植在徐工每个人的心中,带着这样的嘱托,他们实现了怎样的成绩?有了哪些新的变化、新的突破?
今年,正值“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本刊特开设“百年科技 强国有我”栏目。本期,本刊记者专访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听他讲述徐工这些年的奋斗故事。
率先提出“同盟军”理念 聚焦产业链发展
工程机械是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
2013年7月,全球最大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徐工XGC88000首吊成功;2018年8月,徐工第二台“世界第一吊”实现销售;2019年,首次走出国门
随着基建投资不断增长的刺激,工程机械需求量大幅增长,同时也推动着我国优秀的工程器械制造企业不断向国际化、规模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大国。
在“十四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要继续推进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十四五”重点发展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工艺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要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继续加强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扎实推进国际化步伐。
对此,徐工早有“战略部署”。王民告诉记者,徐工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徐工不断拓展绿色制造、绿色研发、绿色营销、绿色服务、绿色供应链,带动、辐射相关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共同成长,从而提升整个行业技术水准和质量水平,实现中国制造,不断向国际竞争发起冲锋。
王民提到与产业链有关的战略部署,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工程机械的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中游为各类工程机械设备的生产,下游为分支到各个领域的应用。在我国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中,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上下游延伸,增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是工程机械产业抢占高端,扩大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和就业拉动点的关键举措。
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工已经展开了全面的尝试。王民展开介绍,2019年,徐工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打造“同盟军”的理念,以持续提升产业链的创新协同能力。徐工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发挥供应链平台引领力,打造了一支与徐工“同呼吸共命运”、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同盟军”队伍。从广度、深度、精准度三个方面着手,打造徐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预研-开发-量产-售后)内、全方位(质量-成本-技术-交付-服务)的深度合作,共赢成长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王民表示,我们要结合“双碳”,高标准打造绿色供应链的合作,同盟军体系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这样的合作模式搭建过程中,徐工积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搭平台、建机制,探索实践培养供应商技能人才的新思路、新模式,形成了涵盖供应链全价值链的系统化、规范化、模式化的解决方案,赋能同盟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机械脊梁”带头演绎行业传奇
徐工的发展不仅成就了中国工程机械的脊梁,愈来愈多的配套件供方在徐工帮扶及影响下演绎着各自行业的传奇。
“传奇”二字可不能被轻易书写,与徐工合作的圣邦董事长姜伟有着深刻感受,他告诉记者,在徐工与圣邦的战略合作中,徐工将强大的液压技术力量倾囊相注,没有丝毫保留。圣邦董事长姜伟感慨终身受益,“圣邦液压是徐工一手扶持起来的,质量、技术、生产全方位的立体式对接,保姆式帮扶,无微不至。没有徐工就没有圣邦、更没有液压阀多领领域的国产化替代”。
如今,在徐工的大力帮助扶持下,圣邦已经把竞争对手抛在身后,成为顶尖的民族品牌。先后在高端的精密液压件的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打破了部分零部件依靠进口的不利局面。
据了解,在“同盟军”概念下,伴随徐工一起成长的企业还有很多,来自扬州的塞尔达和浙江的高宇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记者详细了解了这两家企业的成长故事。
尼龙巨亨扬州赛尔达,是又一颗伴随着徐工成长起来的宝应新星。在产业链上,工程机械不断升级的技术要求,使得尼龙产品的高端化、先进化、科技化发展趋势凸显,在徐工的高标准、严要求下,赛尔达积极推动产品升级换挡,研发成功的MC尼龙产品以塑代钢,优越性能,处于世界前沿。目前,赛尔达业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专业化MC尼龙研制基地。
浙江高宇作为国内最大装载机液压阀制造商,产品深受众多工程机械主机厂青睐。这基于徐工对高宇液压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质量帮扶、服务指导。协同推进国内装载机关键核心技术的快速突破、提高整机的高效性、舒适性,让彼此尝到了硕果的香甜。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主导产品质量连续多年公认为行业冠首,在开拓市场、服务客户的过程中,高宇一直伴随着徐工的发展共同成长。
通过徐工的拉动、带动、辐射,不断加快推动供应商制造环节的转型升级,携手推进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法改进,促进工程机械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价值链的合作共赢,共同打造特色鲜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走绿色智能一体化发展之路 让徐工未来可期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加速融合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支撑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保障。
2021年5月,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发布,徐工由去年的第四位跃居第三位,首次代表中国企业进入全球三甲,始终领跑中国企业。
工程机械是我国制造业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系统性变革。
王民告诉记者,践行“同盟军”战略的同时,徐工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打造以业务流程设计、物流运作、数字化支持为特点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体系,助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那么,徐工的转型升级路线是怎样的?
在供应链方面,王民介绍,针对供应链全生命周期应用场景,徐工聚焦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创建以流程信息化为核心,以系统集成化为抓手的“智+”系列系统平台,升级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交互模式,打通供应商端、仓储物流端、工厂端、经销商端的信息,构建高效协同、柔性响应的智能供应链体系。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如徐工自主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能够高效衔接工厂、承运商、收货方,实现了从货源发布、接单、调度派车、运输、电子签收、在线结算的全流程在线管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运输线路分析与自动优化、物流效率分析、运单运载量分析,并可实时查询运输车辆位置和历史轨迹,制定偏离预警及延误预警机制,全面提升物流保障能力。
而在行业内,产业链的合作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逆全球化”倾向、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美摩擦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王民认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将面临布局调整并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战略性行业产业链本土化;二是非战略性行业全球供应链多元化;三是部分产业内部结构出现调整和优化。
对此,徐工关注并积极引导产业整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培育产业链核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加快下游加工组装和低端制造环节的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促进装备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特色鲜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
2021年徐工海外布局
采访最后,王民表示,基于战略和未来,我们提出了徐工“智造4.0”的数字化建设的模式,全面赋能产业链和供应链,带领上下游同盟军企业,共同构筑制造业数字化建设的护城河。徐工将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结合起来,要走出一条零排放、绿色负碳、颠覆性的道路,这样的徐工就是未来的徐工。